“大王所言不错,正该如此安排。”
一道道命令从洛阳发出,调遣着汉朝各地兵马,战事将至风云起。
魏国的使者也是拿到了满意的答复,回许昌去了,正月十五,两国于并州青州两地同时发起进攻。
是夜,刘备在府中查阅着政务奏章,外面下人来报,司马懿求见。刘备闻言有些不解,按照惯例,在解决问题之后司马懿都会连夜赶回虎牢关的,怎的这次没有,反而在深夜来求见呢?
怀着不解,刘备将司马懿召入。
“仲达啊,怎的深夜来见,孤以为汝已经回去了呢。”刘备一脸和善笑道。
“尚未辞别,怎敢离去!”司马懿行礼道。
见刘备并无不悦,便又道“大王,臣有一心事想要吐露,故而深夜来见大王。”
刘备闻言一愣,怪不得此次反常,原来是有事要啊,遂道“仲达不必顾虑太多,有何心事但无妨。”
“大王,如今下五国并立,燕国袁绍,魏国曹操,吴国孙权,华夏吕布,其中燕国魏国华夏三国的君王皆是与大王您同辈之人,即便是吴国孙权这个孙坚之子也是坐拥一国之势,大王作为三国之同辈,一国之长辈,如何能够久居人下,为一国之亲王乎?”
刘备听到这里,大怒而起,道“司马懿住口,何人使汝敢出此狂言?”
司马懿大惊,急忙跪拜道“大王息怒,无人指使,臣之所言非为一己之利,实是为了大汉之国祚气运啊!”
闻言,刘备压下怒火问道“大汉之国祚气运?哼,汝且来听听,若是无有道理,二罪并发!”
司马懿起身谢罢,道“大王,其一,如今五国相争,四国皆是执政者执一国之运与其余四国争,唯有大王是以亲王之身份执政,在礼法之上便是低了一等,大汉百姓如何安心?其二当今陛下数次被奸臣扶持为傀儡,幸得大王相救,方才得脱,在这洛阳旧都定鼎西方,但是终究是为帝王者,如此旧事如何不影响国祚气运乎?其三,为君者当理政勤勤,但是大王也知道陛下没有这般能力,故而由大王主政,但是百年之后,千年之后,陛下留下的只会是不理朝政的骂名啊,相反若是陛下让位给大王,则会留下贤明之名。其四,如今大汉坐拥司隶雍凉以及益州荆南,可谓是占据了将近半壁江山,但是东部华夏日渐强盛,实力已经丝毫不弱于大汉,更何况还有燕魏吴三国在中间摇摆不定,大汉与华夏之争,他们三国必然会做出最后的选择,这只是迟早的事,虽然现在都是在对付华夏,但是那是因为利益所在,若是有一日利益关系发生变化,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倒向华夏,故而,大汉如今的局势并不安稳,时时面临着威胁,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之下,大王即便是为帝王也不能松懈,更何况是一亲王而已,所以,只有大王登基称帝方可与华夏正面较量,搏取下,望大王三思啊!”
闻言,刘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些他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不敢深思,因为他知道一旦深思那就意味着自己有了不臣之心,这是他不允许的。但是如今这些他不敢想的话,被司马懿清清楚楚的阐述出来了,他就不得不重新考虑了。
其实献帝并非没有提过此事,只不过被刘备直言拒绝,此时想想司马懿之言句句在理,如今眼看就要与华夏正式开战了,这就意味着,大汉与华夏的争霸要正式开始了,若是大汉继续以不理朝政的汉献帝为君,的确是不太妥当。
司马懿见刘备不言不语,陷入沉思,知道他已经动心了,于是趁热打铁,取出了三份信件,上前呈给刘备道“陛下,此事臣等四人已经考虑许久,直到如今即将与华夏正式开战,方才直言,此乃臣与诸葛孔明、庞士元、徐元直在以往的信件来往中谈到的关于此事的看法。”
刘备压下心头的震荡,接过信件,一一拆阅,果然其余三人也是如此建议,希望刘备能够早日登基,并在信中嘱咐司马懿,要他在大汉与华夏正式开战之前将信给刘备看,并且劝谏其登基。
他们的理由也是如司马懿一般,虽然没有出更多的道理,但是就司马懿的这四点,每一点都有着很强的服力。
“仲达啊,汝等之意,孤已经明白了,虽然有道理,但是为臣者岂能与君言此事?”刘备深吸一口气,出了这句话。
司马懿闻言大喜,刘备这句话表明他已经接受了此事,只不过无法与当今子直罢了,这个问题自然不用他刘备操心。
“大王尽管放心,此事交给微臣去办便可,大王就准备好登基之事吧!”司马懿喜悦道。
……
次日,司马懿依旧没有离开京城,而是进了皇宫,不知与子了些什么,当日下午,子诏书传下,要禅位给凉王刘备。顿时下震惊,但是却又鼓掌相庆,这本就是应该的。
正月初五,洛阳皇都迎来了刘备登基之日,除了远在荆南的文臣武将之外,其余大臣尽皆回京,恭贺刘备登基称帝。
刘备在献帝的禅让之下登基,自然也不能亏待了献帝,如今他已经不再是帝王,被刘备册封为汉中王,前往汉中安度余生。
同时刘备册封了四大都督,分别是北督侯诸葛亮、西督侯司马懿、东督侯庞统、南督侯徐庶。这四大都督统帅汉朝近五十万兵马坐镇各地。
又有五虎大将,分别为前将军关羽,后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庞德,镇远将军严颜。这五将代表着汉朝武将的荣誉。
其他文武官员各有封赏。
设立了左臣相为刘巴,右臣相为法正,协助刘备管理朝政。
刘备登基的消息在新年的喜庆当中随风传播,很快传到了各国耳郑魏国燕国都派来了使臣恭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