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夷最大的两座银矿之一在京都的大阪县,是一座老银矿了,不过我不建议你们去那里。”
“那里现在战争频繁,京都的武田氏和东京的织田氏现在打的厉害,周围的小势力都参与了。不管是承包还是交易都不是一个好时机。”
“我推荐你们去北海道!北海道的港口礼幌码头不远处就是东夷另一个最大的银矿了。”
“北海道的德川氏本来和织田氏有世仇,不过北海道是山地居多,粮食产量也低,现在他们物资极其缺乏,导致他们无法培养更多的士兵。”
王要觉得的行,对方兵少,不同意就抢呗!
毛利五郎赶紧补充:“北海道虽然兵少,他们的头领德川黑木曾经是东夷第一高手,是最厉害的千人斩!”
“他手下的2000兵力也有很多东夷天皇时期留存下来的士兵,所以德川氏这几年才能扛住织田氏的攻打!要知道织田氏的兵力是他的一倍还多!”
王要有点不屑一顾:“没事,不是万人斩就行,能收拾他。”
“大人神威盖世,兵强马壮自然可以轻松战胜德川氏。”
懂事的毛利五郎也是狠拍王要马屁,拍完又接着说:
“不过……”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德川氏做交易的希望不是很大,他年轻时候就是带兵去大汉国抢劫掠最多的带队将军。他的手下也有不少是那个时期的退伍士兵。他们对你们中原人很不友好,所以我建议您提前准备好!”
王要叫来了边防营的老头子兵们问起德川黑木。
老兵们气不打一处来:“认识,东夷天皇时期来的最后一波抢劫,这家伙心黑又狡猾,当年杀害了不少百姓,关键是这王八蛋当年还屠村!”
吴老爷子也咬牙切齿的补充:“当年这家岁数不大,武功却挺厉害,特别是箭法!我的胳膊就差点被他一箭射飞了!”
“他箭射的再远能有咱们的火枪远?”
“还真有可能,他有一把宝弓,说是只有千人斩才能全拉开!当年他还全拉不开,现在估计能了。”
调查清楚了北海道的情况,王要心里有了数!
就他了!国仇家恨加上白银的诱惑!一箭三雕,再合适不过了!
交易?不存在了,王要准备直接打上去!侵略就侵略吧,不对普通的老百姓出手就行了。
给前世的祖国报仇,这个理由相当可以!
让毛利五郎找个翻译,毕竟去了那边也要用到的,毛利五郎说没问题。过了半天,人就送来了。
没想到送来的人是毛利五郎的女儿毛利美奈……
“你干嘛~”
“大人精通中原话的人倒是还有几个,都是本地和大周做买卖的商人,这些人第一不愿意去,第二他们其实都有各个家族的支持,就是去也没有忠心。”
“您要翻译,我觉得首先得是忠心,第二就找个愿意跟着您的人最好,这样忠心能得到保证。”
“奈美从小和妈妈学说中原话,听家乡的江湖故事。本来她已经年满十六岁,在东夷已经是嫁为人妇的年纪,可她一直向往家乡的侠客不肯嫁给东夷人,而且那日在小人家里,奈美见过大人的英姿……”
王要急了:“等等,我什么都没做!我和你是平辈而论,怎么可能去撩拨你的女儿!”
毛利五郎有点无奈继续说:“我自然信得过大人的人品,只是小女仰慕大人的英姿,哪怕不能做个妾室,当个丫鬟也成啊~”
毛利五郎是个善良的人,其实是不愿意让奈美跟着王要当妾的,可奈美的妈妈毕竟是大周出来的,交谈间就能猜出王要在大周必然是非富即贵。面对女儿的请求,就同意了。
一夜情王要可以接受,纳妾就算了,王要正要拒绝,旁边的冷战但是发话了:
“行,就当个侍妾吧!”
王要吃惊的看着老丈人,有点不明所以?冷战冷着脸说到:
“你会不喜欢美女?船上没个女人伺候,我怕你偷偷出去找那些烂货!不如纳个小妾我也能省心看着你!”
毛利五郎看不出悲喜,这毕竟这是她最爱的女儿。
奈美能听懂他们的对话,知道自己成了王要的妾室,小脸虽然通红,但眼里的喜色却没藏住。
她的心中,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涌上心头。她是中日混血儿,她的妈妈虽然不是很高,但奈美完美地继承了姥爷的基因,个子高挑,身段也健美。
她的眼睛则遗传了父亲一辈的丹凤眼,有点细长,白白的鹅蛋脸,配上那对细长的眼睛,使她看上去是个很有风情的美女。
鹿儿岛的人在她刚成年时,就有成群结队的人来提亲。可是,奈美怎么也看不上那些连自己高都没有的东夷人。
幸好奈美的大伯——毛利五郎的大哥也很疼她。有毛利氏的族长撑腰,她才得以安稳,不然怕是早被人抢走了。
奈美初见王要,便被他的气质所吸引。东夷女子的习俗相较大周,显得更加直率而毫不掩饰。
奈美心中的情感如澎湃的浪潮,她毫不犹豫地向母亲倾诉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母亲微笑着倾听,她的目光充满了温柔和理解,她深知女儿的心思,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
此时的奈美,内心宛如绽放的花朵,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而另一边,王要正为需要一个翻译而苦恼,这不机会就来了。
毛利五郎虽然心中有些难过,但他明白奈美对王要的感情是真诚的。奈美和王要之间的缘分似乎早已注定。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依从女儿的意愿。
这实际上是毛利五郎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为他日后成长为东夷的统治者揭开了序幕。当然,这是后话,留待以后再提。
王要的岳父冷战替王要纳了一个小妾,这事就这么定了。
按照大周习俗王要是要给聘礼的,一打听东夷也有这种习俗。
王要非常大气,让人带毛利五郎去几个船上自己挑,拉着满满一车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