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府讨伐失利,使得千府盟威望大跌,不甘平庸的青年才俊纷纷揭竿而起,对老牌势力进行围攻。
陈府作为打响武装反抗千府盟第一枪的势力,受到很多有志青年的青睐。
陈登收录了无数英杰,首当其冲的就是白袍书生陈庆之。
陈庆之仗剑疾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丈夫当提三尺长剑,涤荡群雄,辅佐明主创建万世基业,青史留名!”
众英杰以剑击胸,异口同声的喊:“书生尚不畏死,丈夫岂能落后于人!”
陈登见陈庆之以书生意气约束四方英杰,便趁热打铁抽调3千精锐组建新军,令陈庆之统帅前往安庆港抵御刘府大军。
刘正横渡淮河,与陈庆之的舰队水战。
先锋敖娇脱离编队,以雷霆万钧之势碾压陈庆之的大军。
陈府大军居然直面刘府精锐,不仅悍不畏死的冲锋,还放弃了所有的远程打击手段,全力以赴的决死冲锋。
刘府大军成名多年,中规中矩的战法早就已经根深蒂固了。特别是统帅敖娇,指挥风格一成不变。乍一遇见不按常理出牌的陈庆之,原来有条不紊的战斗节奏,瞬间支离破碎。
敖娇的战斗节奏被打乱,原本有疗的控场彻底的陷入了无序状态。
敖娇统领的大军在配合上出了问题,还发生了自家战舰无脑碰撞的重大事故。
陈庆之势如破竹的杀到敖娇的旗舰,两支骄傲的部队遭遇,开始了惨烈的白刃战。
刘正也在旗舰上观战,当陈庆之发起夺舰战斗的时候,就知道敖娇已经无力回天了。
在这个时候,朱雀恰到好处的提议后撤。
刘正采纳了朱雀的意见,命令赵云率部接应敖娇,大军交替掩护,退回盱眙港待命。
陈庆之击退刘府主力,一夜之间天下闻名。
陈登知人善任,命陈庆之为征西将军兼安庆守将。
安庆水战的胜利,让许多新附属陈府的家族对刘府起了轻视之心。
就连陈庆之本部,也有很多人想要复制书生获封万户侯的成功经历。
陈府上下尝到了声望的甜头,就开始得陇望蜀的谋求实惠。很多人以大义之名,挟迫陈登强令陈庆之攻打盱眙港。
陈庆之刚刚接受了陈府的赏赐,根本就没有理由拒绝陈登的命令。
陈府大军刚刚离开安庆港,盱眙的刘正就收到了消息。
军议开始,刘正以刘府大军不擅长水战为由,提议大军后撤到合肥,把陈庆之引到岸上,再凭借着刘府的陆军优势底定大局。
吕布说道:“如今乱世争端已经开启,咱们就必须要用性价比更高的办法追求进步。刘府可以放弃盱眙港,咱们必须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水战的短板完全补齐。”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一致强调盱眙港可以丢,兵必须要不折不扣的锻炼。
刘正并没有让追随者失望,命令李靖提前移驻居巢,对安庆和盱眙港之间的航线进行捕获。
随后,刘府主力退守合肥,使得陈庆之兵不血刃的攻占了盱眙。
陈庆之为了积攒攻打合肥的力量,一面向陈登催粮,一面就地征召合适的青壮补充战损。
刘正收到陈府粮船离开安庆的消息,直接转给了居巢的李靖。
李靖率部出击,抢在陈庆之的接应部队抵达之前发起总攻,将所有的粮船付之一炬。
陈庆之率部赶到的时候,所有的粮草都已经烧光了。
陈府大军失去粮草补充,形势相当的严峻。陈庆之不想放弃攻打合肥的计划,只得重新向陈府请求粮草补给。
陈登得知粮草被烧,心情非常的沉重。陈庆之不依不饶的催运粮草,似乎把所有的过错都推给了陈府。陈府众人原本对陈庆之寄予厚望,结果却事与愿违。
陈登依旧打算栽培陈庆之,于是就用亲笔信告诉陈庆之:陈府已经有相应批次的粮草出库了,不再亏欠前线将士。至于因故未能获取粮草补给,错不在陈府,就没有必要再发一次。
陈登并没有断绝前线的希望,而是提出了粮草补给可以增发,陈庆之必须要拿攻克陈府作为回报。
陈庆之无法打包票,就以粮草短缺为由拒绝出征。催征粮草的告急信却是一封接着一封的进了陈登的书房。
陈登很无奈,陈庆之不肯开拔,赖在盱眙港拼命的索要粮草。陈府的家底实在是薄弱至极,根本就没有能力长期供给坐吃山空的主力大军。
就这样,陈登对陈庆之无力控制水路很失望,为了避免损失,干脆拒绝给前线补充粮草。
陈庆之失去粮草补给,盱眙大军陷入了绝境,为了避免大军崩溃,他只能打着陈府的旗号纵兵抢粮。
消息传到广陵之后,陈登派特使到盱眙问责陈庆之,并且三令五申强调纪律,不许正规军以任何的名义劫掠百姓。
陈庆之当众表示愿意服从陈登的指示,只不过军需得由陈府负责供给。
特使没有陈登的授权,当然不能信口开河。再加上身负使命,就只能不近人情的强调纪律。至于前线大军的死活,特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无能为力了。
陈庆之无奈,只得以裁军的名义让1/3的前线大军退役,又不准备强力的安置计划。失去生计的将士为了生存,纷纷落草为寇。如此一来,盱眙的陈府大军就有1/3的兵力解决了粮草补给。
盱眙世家为了自保,纷纷出资向陈庆之购买护身符。
盱眙出现了土匪,陈庆之只能义不容辞的组织大军剿匪。在赚取佣金的同时,还可以趁机整合本地世家。
不到两年,陈庆之所部完全自给自足,虽说其间陈府为了避免盱眙大军集体背叛,有过几次运送粮草的尝试,可是有居巢的李靖拦截,粮草都化成灰被江风给带走了。
这样一来,陈府的粮草到不了前线,也就意味着盱眙的陈府大军已经摆脱了钳制。
陈庆之倒是愿意承认陈府的主导地位,可是自给自足的盱眙驻军对陈府的忠诚度直接清零。
盱眙的陈府大军处境尴尬,再加上刘府大军蜗居合肥,并没有主动出击,这就造成了陈庆之暗投刘府的小道消息。
流言蜚语传到广陵,陈登的心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