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刚家正围坐在一起吃饭,时隔十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圆饭,饭桌上不但有了新成员---准儿媳李三凤,还有个积极靠拢的“外人”苑铁柱。
说是午饭,其实已经两点多了。苑铁柱从胖三儿那里买来几个菜,听说李恺他们刚走,所以他也要的那六个菜。
人有时候挺有意思,苑铁柱现在是李恺的“迷弟”,对李恺是盲目的信任,就觉得李恺点的菜,肯定是最可口的。
杨安从和父母的交流中知道,杨家在城里并不算是富裕的,这次之所以事情办得“大气”,是因为有几个关系好的“朋友”帮忙,比如坐在旁边殷勤的给杨成刚夫妇夹菜的“谄媚小伙儿”。
不过这都无所谓,杨安今天被李恺“醍醐灌顶”的一番教训,已经悔悟了,对这些已经不太在意。何况自己娶到了心仪的媳妇,而且安排工作的事儿也是真的。
“你想好啦?”杨成刚给儿子碗里夹了一块红烧肉。
快十年没和儿子正经相处了,言语间带着一丝小心,生怕因为一句话说的不合适,儿子再“飞”了。
“想好了,就在这边工作,一家人在一起,好有个照顾。这几年俺都没尽过孝,挺没脸的。”杨安有些愧疚的说道。
“不怪你,是爹没本事,耽误你了。”
“那哥去运输公司开车吧,学门技术,以后吃喝不愁。让嫂子就去我家店里,离家里近,照顾杨阿姨也方便。”苑铁柱建议道。
要不说跟什么人学什么,整天“抱”着李恺,苑铁柱的脸皮也厚了许多,再不是曾经那个单纯少年,哥哥嫂子叫的贼亲。
“要想和杨静拉近关系,你得‘不要脸’,打入‘敌人’内部。要先让她家人认可你。她的家人认可你了,自然会帮你的。”
这是李恺“传授”的,虽然当时苑铁柱一再否认李恺的“怀疑”,反复强调自己对杨静只是同学间纯洁的友谊,但还是不自觉的“活学活用”。
杨安看着李三凤。
“我听大安哥的。”李三凤表态。
杨安这个媳妇是打架打来的。小孩子嘛,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十来岁的时候,总有几个手欠的男生“欺负”女生,什么抓个癞蛤蟆放女生书包里啊,什么把女生的辫子绑在凳子上啊,什么女生正在值日故意随地扔垃圾啊,总之就是各种讨人嫌。
其实这也是男生想引起女生注意的一种拙劣表现方式。而杨安是另一种表现方式,就是谁“欺负”三凤,他就揍谁。几次之后,再没人敢招惹三凤,“大安哥”也走进了三凤的心里,一直到大。
“那行,俺也想着学个技术,将来不怕没饭吃。”杨安说道。
“那我一会儿回去跟我哥商量一下,给你们安排住的地方。”苑铁柱赶紧表现,
“住的地方不用安排,就在大院里给他们租一处房子,这样相互照顾着也方便。放心,爹这里有钱。”杨成刚手里还有准备给儿子做彩礼的一千多块钱,暂时用不上了,正好用来租房。
至于李恺他们垫付的钱,将来肯定是要还的,不过也不急在一时,李恺也说了不着急还,等杨静参加工作了再说。
一家人和和睦睦在一起,劲儿往一处使,肯定会越过越好。
“听爹的,以后咱们挣了钱,都交给爹娘,让他们安排。”杨安对李三凤说道。
“嗯。”
国企职工住房紧张,也是相对的,任何事都有特殊。比如两口子是不同单位的双职工,原则上只能一边单位给分住房,而且是以男方为主。不过……
总之,就是有的家庭会有两套住房,住一套闲一套,闲的那套当然会用来出租。
苑铁柱回到便民店时,李焱已经蹬着三轮车回来了,看起来像是不打算过日子的意思。
一大块足有十来斤的牛套皮,一整扇猪排骨,两只活蹦乱跳的鸭子,还去冷库里拎回来一袋子大虾。
油焖大虾,李恺前段时间做过一次,味道不错,让他做。老子不但要吃好的,还要让儿子伺候着。
晚上便民店早早歇了业,客人们陆续的也到了,乔祥栋、张联合、王永久、马永辉,有的还是带着孩子来的。
杨成刚就是带着儿子和准儿媳来的,一来认认“亲人”,二来邀请大家参加后天杨安的婚礼。
得亏店里空间大,不然根本坐不下。
热闹到快十点才散去,大家也都答应会去参加杨安的婚礼。
“老叔,把俺家的猪也要了吧,您得照顾俺家啊,俺奶奶那老大岁数,辛苦喂了一年,卖不上价,上大火了,嘴上全是泡。要不让俺奶来给您说说。”一个小伙子对村长哀求着。
一大早,村长就把四头猪“召集”到一起,找了几个熟手准备杀猪,结果慢慢的村民们就聚集在他身边。
“墩子叔,您可不能有薄有厚啊,咋俺家的猪不要啊,俺家的猪可是有二百多斤呢,是村里最肥的一头。俺们孤儿寡母的,容易吗,就指着卖了猪过年呢,您不帮忙,俺家可咋过年啊。大丫二毛,快求求你们墩子爷。”这个小媳妇更过分,抱着村长的胳膊不撒手。
“墩子爷爷,求求你啦,求求你啦……”两个六七岁的孩子抱着村长的腿,仰着头哀求,鼻涕蹭了村长一裤子。
“就是,墩子啊,叔可是看着你长大的,你小时候没少上俺家院子里打枣儿吃,你可不能……”
“墩子哥,咱两家可是没出五服的亲戚,过年祭祖都在一块儿的……”
“干啥,都想要干啥,赶紧松开。小芹,把你叔胳膊放开,拉拉扯扯的像个啥样子。”
村长媳妇赶紧挤上前掰开那女人的胳膊。又是寡妇,又是侄子辈的媳妇,让别人看到算怎么回事儿,“舌头根儿压死人”,好说不好听。
村长实在是为难透了,这叫什么事啊。乡亲们围着自己墨迹了一早上,到现在猪还没杀呢。
昨天大集上的猪肉价格又降了一毛,而且还不下货,据说站一天能卖出去四分之一头猪就算买卖好的了。下一个大集,估计还得抽价儿。所以杨家要两头整猪办事儿,对养猪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
“这是咋的了?”杨成刚从车里下来,看二十多号人围着村长,还拉拉扯扯的,纳闷的问道。
“成刚,你可回来了。”村长看到杨成刚就像见到大救星,赶紧脱离“包围圈”迎了上去。
“咋了?”杨成刚小声问道。
“嗨,一句两句说不清楚,都是猪闹的。”
“猪?猪咋了?”
“进屋说进屋说。”村长看村民们蠢蠢欲动的要过来找杨成刚,就赶紧拉着他进了杨安家院子。
一共来了三辆车,两辆“拉达尼瓦”,一辆冷运车。
“胖三儿”师傅是个讲究人,昨天晚上找到李恺,说要今天先过来一趟。这么多的东西要准备,早晨三四点就得忙起来,这还得看帮忙的是不是熟手,不然肯定耽误中午的席。
李恺想着村里的人肯定不行,不然也不会“请”老师傅掌灶了。于是今天就带着他和材料跟杨成刚一家一起过来了,有些准备工作先做起来。
李恺要给再加三百块钱“辛苦费”,老师傅不要,说答应好的价钱不能变,这是规矩。
李恺也就没再坚持,想着完事了给老师傅加一箱酒两条烟。
跟着下了车,李恺也进了屋。
听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儿,李恺想了一下,问村长:“全村一共有多少猪?”
“有五十来头吧。”
“都想卖?”
“差不多吧。”
“收了,全都要。”李恺大气的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