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战争要是能够取得胜利的话,那么这个期限还可以往后延长。
朝廷也知道蒙古人的打算,在长阳关被破之后,就开始了收紧各个地方的存粮。
不过这样一来,虽然可以避免蒙古人从南方领地上获得足够的粮草,但是也给朝廷守军带来了压力。
毕竟一旦城池被蒙古人围攻了,如果城中的物资粮草跟不上消耗的话,那么这个城池也是守不住的。
现在接近秋收,南方大地上的庄稼在战火的践踏之下,很多地方已经可以预见颗粒无收了。
粮食要想有好收成,就要有前期的播种和管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耕种哪里来的收成
由于战乱的原因,一些田地根本就无人播种。而且很多种地的农民在蒙古人破关之后,要么是背井离乡,要么就是找个荒山密林躲藏起来了。
而一些没有离开的人,同样也没有好的结果,不是被蒙古人抓了壮丁,就是被后来的汉奸管理者压榨的衣不蔽体食不裹腹。
所以在夏粮收成之后,秋天的庄稼就无人耕种了,就算是已经播种下去的庄稼,后来也没有人继续管理。
等到秋天丰收之季,就算是遇到了再好的年成,也没有庄稼可收。
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蒙古人进入冬季之后粮食成了一个大问题,就是南方朝廷也不会富裕。
这些都是战乱带来的后果,最苦的还是老百姓。那些手中有刀的人,如果饿肚子的话,还能向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家里去抢。
老百姓如果饿肚子的话,除了背井离乡,看看能不能找到一条活路外,只能在家等待春天的来临。
如果等不到春天的话,那么只有死路一条。
也就是临江城地区,因为冷锋的原因,并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洪山庄的农业部门成立已经有了三年时间,杂交水稻的品种经过三年的改良,已经在临江城地区全面推广种植。其他高产的农作物,也同样得到了推广。
虽然以冷锋所掌握的土地,还不足以养活治下的所有人口,但是所需要额外补充的数量也不多了。
特别是在今年的秋收季节,由于在洪山庄周围很多空闲的土地,在冷锋成为县令之后,全部让人种植上了红薯。这种高产的作物,又遇到丰收的年月,绝对能够解决很大的粮食问题。
对于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来说,只要有一口吃的,能够保证他们不至于饿死,管你这个东西好不好吃。
而且红薯的口感和饱腹感都是极佳,也能够提供人体必须的热量和营养,只要有了这东西,冬天绝对不至于饿死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蒙古人比朝廷还要拖不起,如果不能在冬天到来之前,彻底拿下京城的话,那么他们就得重新计划进攻方案。
就是那位神秘的国师,此人号称具备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他也有短板。
这个短板就是对于搞经济和农业这一方面,之所解决蒙古人所需要的粮食问题,都是通过算计南方朝廷。
但是现在双方已经交战到了关键时刻,南方朝廷也不是笨蛋,自然不可能再主动给他们送一粒粮食。
以蒙古人现在占领的南方朝廷地盘来看,就算是今年的秋收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但是也能够从中掠夺一些粮食。
如果他们再像以前那样竭泽而渔,将天下百姓弄的民不聊生,甚至是活不下去的活,那么就是他们占领的整个天下,也无法坐稳定天下。
不过从后世的经验来看,蒙古人很快就会改变这种战略方针,毕竟后世的时候,蒙古人虽然也很残暴,但是后来也开始注重发展民生了。
现在他们只是为了完成战略上的目标,根本没有去考虑其他方面。如果拿不下南方朝廷,那么其他方面就是做的再多再好,也是毫无意义的事。
如果将地方治理好了,自己又被人家赶了出去,这种为他人作嫁衣的事,除非是傻子才会做。
反过来说,就是他们最后退出了南方地区,留下一片狼藉给朝廷,也等于是严重削弱了朝廷的民间根基。
现在的蒙古人正处于从野蛮侵略,到注意长远发展的转折点。毕竟他们的目标是永远占领,建立起一个属于他们的政权。
在后世的历史上,后来蒙古人也采取了一系治理策略,以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民生发展。
国师自己就是汉人,他深知以汉治汉的重要性。他已经在北方开始尝试,在保留部分蒙古旧制的同时,也广泛吸纳并实施了原先的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与经济措施。
在北方国师还有一个创新,就是设立了行省制度,将庞大的疆域划分为若干行省,由蒙古贵族与汉人官僚共同管理。
这一举措既加强了中央集权,也确保了地方治理的连续性与专业性。
不过对于民生,他们虽然也意识到了重要性,但是还没有具体落实到位。
这一点和后世的蒙古人不同,还没对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也没有废除了朝廷时期的一些苛捐杂税。
毕竟现在的局势对于他们来说,还不明朗。
在进入南方地界之后,蒙古人一开始进行的还算顺利,不过现在已经有超出计划之外的人和事冒了出来。
这个搅局者一共有两人,一个是在北方的少帅带领的义军,一个是在南方地区从洪山庄跑出来的冷锋
这两个年轻人在蒙古人看来,就是不讲武德的存在,义军在背后搞偷家,而且这种偷家的行为也不止一次两次了。
当初蒙古人和金人交战最激烈的时候,义军就在少帅的指挥下,偷偷的跑出来搞些小动作,从中捞了不少好处。
更是在蒙古人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对南方发动进攻的时候,从背后偷袭了蒙古人的物资粮草。
现在这是第三次,正处在蒙古人和南方朝廷的战斗进入关键时刻。之前躲藏的不见踪影的义军,在少帅的带领之下,竟然大摇大摆的在他们的后方攻城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