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巷子里,一扇高大斑驳的木门伫立,诉说着厚重的往事,头顶的招牌上四个潇洒的大字“觅香”。
高楼林立的大城市里,找不到一处卖红薯的摊子。
陈玉偶然间在某个网站上看到,说这家店什么都有,才过来看看。
甫一上前敲动门环,千斤重的门丝滑地自动打开。
桌子不多,客人也不多,岑亦微远远地看见有客来便高声招呼往里走点菜。
装修得古色古香,像是江南的旧宅。
“陈玉?”穿过一张张古朴的木桌,一声询问叫住了她。
陈玉转头看向那位迟疑着站起来的酒客,眉眼挺熟悉但是不记得是哪位了,只得抱歉地笑着,“您是……”
那位酒客张扬地笑了,拢着肩上油亮光泽的坎肩快步靠近,拉着陈玉亲亲热热地去那桌,理了理艳丽的旗袍才坐下,“哎呦!我是周婉茹啊,小学同学你忘啦!”
“哦,哦,婉茹啊!十几年没见了,谁想到这么巧。”
“是啊……”周婉茹倒是没把陈玉当外人,继续吃面前的一大桌子的菜。陈玉虽然没研究过菜品,但是那一只拳头大的鲍鱼绝不是什么便宜货。
周婉茹用筷子夹着细嫩的鱼肉,满眼内疚地问,“啊呀,你看我,忘了你没吃饭呢。要是不嫌弃的话,和我一起吃吧,加碗饭的事。”
陈玉漫不经心地看向隔壁桌吵闹的小孩,聒噪。
“不用不用,我自己点。”她客套着微笑起身。
“老板娘,你们店有没有烤红薯啊?”陈玉好奇地看着这位年纪不大的老板娘,表面朴素的灰色短衣随着身体的动作似有暗光流转,气质婉雅但是似乎笼着面纱,朦朦胧胧。
“有,等会儿啊!”声音也是出奇的玲珑。
岑亦微把红薯放进一个炉子里,和街上的摊子用的一个款式,上面开口。
烤完的红薯表皮颜色深了点,冒着热气,白净的手用长钳子夹出红薯,放到盘子里。
怕吃着烫手还给了棉手套。
陈玉端着盘子坐到周婉茹对面。满桌的山珍海味勉强挤出个空隙放红薯,戴上手套开始剥。
窗外白得肃静,流风回雪,心里的不舒服都好像顺着雪一起慢悠悠地落下。
隔壁桌的小孩被香气吸引,大声地问妈妈这是什么。
陈玉抬头,分不清的情绪,大城市里长起来的孩子,不认得这些。
“啊,陈玉,你吃……”周婉茹才惊讶地抬眼。
“哦,烤红薯啊,很久没吃了。”陈玉慢条斯理地剥着,很专心的样子,自然地看向周婉茹,“这家店不是号称什么都有吗?我就过来试试看了。”
“哈哈,也是,我也一样呢。”周婉茹急急低头,用湿巾细致地擦了擦手,“啊,小时候我们还经常在老李那儿吃呢!你还记得吗?”
怎么会忘,就是因为怀念那个味道才会找遍这座城市,想要重新被童年的暖意包裹。但是,是什么让你也提起了童年。
冬天的早晨寒意最刺骨,吸一口气都要在鼻腔里缓上一会儿暖暖,再进肺。
愿意爬起来上学的动力就是抱着红薯去老李家烤着吃。
老李家在村头,踏着土路上被霜冻住的几株小草,“嘎吱嘎吱”的声最好玩。
都快入土了,还要早起给几个孩子备上炭。
老李就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这凳子只有小腿一半高,坐下都吃力,揣着手,披着大袄子等着孩子们。
黝黑的脸还有比脸更黑的火盆,突兀地出现在一片白雪里。
老李一见陈玉来了,笨重地站起来招呼,满是冻疮的大手从袖管里伸出来把陈玉怀里几颗红薯接下,慢慢蹲下,钳子扒拉开炭再埋进去。
再坐下,关切地问孩子们上学累不累,斑驳得像树皮的脸,朴实地笑着,又硬添了几道皱纹。
从炭里扒出红薯,皮是结结实实的黑,被烤焦的地方那块皮会皱缩,变得和炭一样。但是一剥开皮,厚重的甜美扑鼻而来,金黄的内里松软甜糯。
那会儿陈玉和周婉茹关系好着,还喜欢手拉着手一起走去学校,谁也不嫌谁的手脏。
陈玉吃着店里的烤红薯,烫嘴却也不舍得停下。
她摘下手套,温柔地笑着,“婉茹啊,我吃好了,就先走了啊。你慢慢吃。”
周婉茹也急忙起身,“哎!那我送送你?”
“不用了。”陈玉走上前轻轻抱了抱她,这坎肩确实和她想的一样软和。
“慢走啊!”岑亦微停下手里的活,看着那位清冷的姑娘走远,和雪景融为一体。
【家用版烤箱做法】:
1,准备红薯,用水洗净擦干,不用去皮。
2,放入烤箱中层220度30分钟,然后翻面再烤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