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广大书友建议,今后这块都是明末为主,现代剧情细分只做很小幅插曲了。】
崇祯十四年。
中原这摊子乱局里,又来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袁时中。
袁时中的小袁营而今刚刚从江淮躲避开官军的追杀,突入河南的睢州。
刚到睢州,袁时中便四处派出夜不收、细作、探马,探查消息。
三日过后,前线将士陆续传回消息。
小袁营的大营里,一场重大的军议正在召开。
袁时中以及三大谋士,一些心腹大头领都在帐中,分析着传回来的讯息。
探马头领禀报道:“项城大战在九月十七以闯王大胜后。闯军旋即北上,接连攻克商水、扶沟已然抵达叶县,杀叛将刘国能。”
“十月时,左良玉到临颍,因攻城损伤颇大,破城杀死将闯王留守的军民大肆屠杀。”
“为此,闯王挥师进攻左良玉,大败官军。现在左良玉不得不退守郾城。”
“据闻,双方已经在郾城大战。但又听闻,闯王可能会去南下,追杀被杀破胆的保定总督杨文岳,猛如虎所部。”
“柘城爆发大瘟疫。此次瘟疫来的蹊跷,据传源头来自开封府,有说是开封府城内爆发瘟疫,牵连于此。”
“也有说是开封府江北阳武县等地百姓逃难至此导致。”
“还听到一条传言,说是周王母亲因病身亡,安葬回柘城老家,因一路施粥救济饥民,使得开封府饥民蜂拥相随,以至于将瘟疫牵连至柘城,又蔓延至归德府各县”
听到这里,袁时中愕然,连忙问向军师,负责后勤的刘玉尺:“我营中可有瘟疫散播吗?”
刘玉尺面色肃然,说道:“我们营中并无,沿途州县,无论是睢州、还是陈留杞县,都未听闻。只是的确有听闻,商丘、柘城、鹿邑一带有瘟疫。”
朱成矩感慨道:“可惜,如此大好城池,竟然突然爆发瘟疫,不可靠近。原来定的去商丘、亳州,现在看来要改变了。”
一旁的刘静逸也是感慨叹息,心中叹道:可惜可惜。
他不仅可惜不能去豫东,还可惜更重要的一件事。
周王朱恭枵他也听闻,尤其是李自成第一次进攻开封后,周王的贤名就已经传扬各地。
也许是洛阳福王朱常洵的反面例子太过于愚蠢,同在河南的周王引以为戒,十分慷慨开明。
周王不仅极力支持高名衡、陈永福守城,使得城内上下一心。
尤其是周王慷慨地拿出了五十万两白银资助官军守城,发出:杀小兵一人得五两,杀军官一人得十两的高额赏格,使得官军最终成功守下开封城。
在这乱世之时,位于开封的周王,全然不似别地藩王一样自私昏聩,位高权轻,而是贤明令人敬重,位高名重,很有影响力。
如果能够搭上周王的线,刘静逸的一个秘密计划也就多了几分把握。
袁时中也很满意豫东之地。
特别是归德府。
这个在宋代闻名的南京城,是中原有数的富裕之地。
不仅有归德八大家,豪富非常。也有许多贫民百姓,期待着义军到来后,大干一场。
简单说,这是一个很有群众基础的宝地。
历史上,袁时中最终也是停留在豫东地界,是各方重视的一号人物。
回归当下。
袁时中思来想去,心中着实畏惧瘟疫。这东西杀人无数,他的家乡河北已经亲历过,不敢沾惹。
仿佛是被某人夺舍走了气运一样,袁时中轻叹一口气,按捺住心中的不舍,丢了一个眼神给刘静逸。
刘静逸闻弦知雅意,说道:“我军中大夫稀少,就是伤兵也难以得到妥善的救治。柘城,目前不去为妙。”
刘玉尺肃然说道:“柘县不去,应当速速南下。此处,非久留之地。”
众人纷纷点头。
他们收到消息,开封府有五省总督丁启睿。
只不过,大家并不知晓这一位才干平庸,远不如洪承畴、杨嗣昌甚至不如傅宗龙。
刚刚经历大败的小袁营一阵商议后,最终决定,再找几个软柿子捏一捏,补充实力,补充军需粮草,更恢复一下人心。
既然柘城不能去,小袁营没得选择,必须尽快南下。
刘玉尺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先去太康,再占下陈州。”
“眼下东面史可法的官军进不了河南,北面开封府的官军未必会南下如此之远,左良玉与闯王大战偃师,抽不出手,正是我们攻城略地的好时候。”
众人纷纷称赞。
袁时中环顾众人神色,拍板说道:“那就先占下陈州!再图谋豫东!”
缓了缓,他又补充说道:“中原乱战日渐残破,百姓不是躲入坞堡大寨,就是被闯王裹挟一空。”
“唯有豫东还算富庶,东可进江南,南可图湖广,也能和闯王能保持一定距离。”
“此处,虽然短时间因为瘟疫,不能图谋……但是,我是不得之,心难平啊!”
顿了顿,袁时中说道:“那瘟疫来得蹊跷,还是要探查清楚。豫东各县瘟疫的状况,也得摸清楚。”
“如果是假消息,或者是消散不见,那我们要尽快发兵,拿下这处宝地!”
探子头目面露难色,但见将主和军师们都十分重视,最终还是肃然应下:“是!”
众人闻言,都觉得十分妥当,纷纷轰然应诺:“将主应命!”
……
袁时中畏惧瘟疫。
他显然想不到,让人惊惧不已的瘟疫,会有人毫无畏惧上前挑战,试图扑灭。
袁时中眼光不错,他垂涎不已的豫东之地,有一名先行者,在这个空子里,已经钻入立足。
没错,朱弦越重回明末,再度回到了熟悉的崇祯十四年。
短暂的适应后,朱弦越发现这里的时空流速不如之前一样凝滞。
不再和之前一样,离开后时间几乎没有变化。这一次再回来,距离上次离开,已经过去了五天。
这个变化有喜有忧。
欢喜的,是柘城的瘟疫被迅速扑灭。
忧愁的,自然是朱弦越不再能用时间流速开挂,必须越发认真经营着明末的事业。
收起思虑,朱弦越决定亲自再去大街上转一转,了解一线的真实情况,为下一步的事业规划,收集丰富翔实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