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鸣看整个洛阳在这一冬天里火锅、地锅层出不穷,果断停止了打尖儿处的再次扩张,他弄打尖儿处本就不是真的要做生意,而是为了丰富明朝人的食谱,再有就是用另一种比较温和的法子推行新的分配制度。
之前的大明朝风雨飘摇,所以为了挽狂澜于既倒,他用的都是激进的法子,这在战乱年代还没什么,但是到了天下大治之时一些弊端就显现了出来,例如全天下就一种税,虽说缴的税率一样,这对小买卖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于豪商巨贾那就是开了大大的发财之门。
如何限制少数人过度富裕,让贫富差距不那么大?目前来看只能改革分配制度,不然以后弄得市面上的铜钱都进了商贾手中,那市场危机就会来临,这种人祸比天灾还可怕。
分配制度他知道许多,但是公私结合他认为是最合理的,因为整个大明朝还不具备一起致富的条件。
有了好的制度,怎么推行这是个大问题,当年都怀疑王莽是穿越者,为什么?咱们且不说他对朝堂怎么样,还有淫乱后宫的事,就其制定的新政其实还是不错的,大利百姓,可惜的是新政阻挡了士大夫发财,最后让士大夫群起而攻之,落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如今的大明朝,也存在这个问题,士大夫阶级特权思想根深蒂固,一时也不可能扭转,用皇权硬推,到最后说不得会走王莽的下场,所以他准备换一种比较温和的法子,如今凭他对大明朝的掌控,实行新政的时间比较充裕。
舆论他牢牢掌握在手里,又凭借大明学院,在士林这一块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对经济控制这一块,有实业工厂,都是掌握最尖端科技和关系国计民生的,还有最大的金融机构,分号遍布全国的钱庄。可以说是软硬两手都抓、也都硬,尤其是钱庄经过多年的改进,已经有了后世央行的职责,也就是有了监管天下其他钱庄的权利,朝廷集权更胜以往。
这是高一鸣最大的底气,方便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方便推行新政。
不过治沉疴必须要春风化雨,太猛的方子容易适得其反,所以高一鸣一边高位推进,不断对朝廷机构和各行各业进行改革,一面还不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制造大量工作岗位,让富余劳动力有活干,让老百姓有钱赚。
不然钱都集中少数人或朝廷手中都是灾祸,必须得让它流通起来,只有流通的钱才有价值,钱流通的过程还要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分配方式改革怎么最稳妥,当然是让工人去有意识的为自己去争取更多的劳动报酬,让做老板觉得也必须给工人增加薪酬,如此用利益驱动创新、推动新的分配制度出现,时机成熟之后再以法令的形式将新的分配方式固定下来,发行全国。
所以在打尖儿处成立之初高一鸣就选择了火锅这种能够立即火遍全国的生意,然后抛出了与职工干股分红制度,这就是要为大明立下榜样,暗中发挥引导作用。
该制度一出,立即被人们广泛关注,且经过实验不少商人老板都发现了这个制度的优越性,当然也有缺点。
优越性就在于此法能极大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忠诚度,缺点么那就是老板要拿出来比以前多的钱来养店里人,不过与百年大计比这还是可以接受的。
在利益的牵扯下,不少人经过权衡,慢慢的都开始实行干股分红制。
这种制度在实业里面还可以弄,但是当前用到金融里面就不太合适,所以金融领域,朝廷这只大鱼只能考虑如何把挣到的钱高效花掉。高一鸣的选择是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鼓励大家去借贷创业。
其实,分红制最初第二个实行分红制的就是打尖儿处的老对头鸿运火锅店,就是第一家分店开业时候,有一就有二,不少大的商号伙计听说这种分红制之后,也很眼馋,分分跳槽,一时间分配制度直接引发了不同行业的人才抢夺。
你给开一成分红,那我给一成一,就这样各行各业逐渐刮起了这种风潮,高一鸣看火点的差不多了,就果断住手,他知道不能参与太深,不然容易暴露,那就好心办坏事了,当前他只需要静等量变引起质变就行,至于打尖儿处现在存在的意义,那就是作为标杆立在那里,并且生意还得一直维持火爆下去,不然他的努力很容易流产。
“东家,如今我们火锅店声名打出去了,您为何不想着乘这阵风把我们的店迅速做大,把打尖儿处的分店开遍全国呢?”
高一鸣自然不会告诉他他想推行新政的事,只是笑了笑道:“怎么老吴叔,银子还没数够么。”
“这东西哪有个够。”
“呵呵,您说的也对,不过我们做生意必须要从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如此才能长久,其他地方我们当然要做,但是市场如何还是得好好了解一番才能做决定不是,所以我们要慢慢来。”
高一鸣说话半真半假,他是准备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其他地方也学打尖儿处做生意,调整分配制度,那打尖儿处的扩张就缓一点,如果不按他的意思走,他就是打算把打尖儿处开遍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