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姓后爹去世后,杨士奇便带着其母,回到了德安。”
“他一边教学,一边侍母。”
“每次科举的时候,他都会带着自己的学生,亲自来到应天府,来指导自己的学生。”
朱元璋一听这话,愣了一下,道:“那此人,今年得多大了啊?”
朱棣微微一笑,道:“应该,二十有七了。”
朱元璋一听这话,直接愣在了原地!
二十有七?
这么年轻,就已经如此博学多才了?
而且,还与世无争,对入仕途没有丝毫的兴趣?
朱元璋实在是对此人,太过好奇了。
“你觉得,有多少可能,是他?”
朱元璋在看了看杨士奇这个人的个人资料之后,眼神中,也不由得闪过一丝满意之色。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问。
是因为,如今,二十有七的杨士奇,还只是一名教书先生,云游四方,也只是靠着教书为生。
明明有能力入仕途,却依旧选择当个小小的教书先生。
由此可见,此人,要么,是没有什么远大抱负,要么,就是他看透了当今朝廷,深知自己独木难撑,只能洁身自好。
此人,有能力,有学识,也有傲气。
这人,简直就是为了他朱元璋,专门而活成了这样啊!、
而他这一句,有多少可能是他?
其实,就是在说,秦枫认为的可以升任私盐改制之人了。
朱元璋不相信,秦枫当日会没想到历史之上的闻名。
而且,朱元璋之前在让秦枫给自己推荐人选的时候,也似乎听到过这个名字。
“永乐三杨……永乐三杨!对!”
朱元璋顿时恍然大悟!
他就说,这名字听着熟悉嘛!~
这不就是秦枫口中的那个永乐三杨吗?!
秦枫口中,这永乐三杨,乃是永乐年出了名的功臣!
其中首屈一指的,便是当时时任兵部尚书的杨士奇!
想到这,朱元璋忽然笑出了声!
只是,下一秒,朱元璋又歪了歪脑袋。
兵部尚书,能管得了贩私盐的事情吗?
此时,朱棣的脸色,也是十分的难看的。
完了!
这事儿搞得,一不小心,居然把自己未来的大功臣给送给了父皇了!
哎呀!
大意了!大意了!
但朱棣也不能表现出来。
只好陪着笑脸,道:“嘿嘿嘿,就是啊,儿臣也是突然想到了秦枫那小子说的什么永乐三杨,才想到,这个杨士奇,可能就是咱们要找的那个杨士奇了。”
朱元璋闻言,也十分感动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朱棣。
道:“儿子啊!哈哈哈!爹误会你了啊!爹一直还觉得,你不可能将你朝的功臣,送给爹,但没想到,你原来,是如此的大公无私啊!哈哈哈哈!”
朱元璋越夸他,朱棣就越难受。
不过,想开点。
自己,估计是没机会当皇上了。
这些人才,留着也没用,还不如想办法都给找出来,献给老爹。
只不过……
现在的问题是。
朱元璋,需要的是忠勇有能之人。
这个杨士奇,虽然博学多才,但有没有能力,也不是现在就能看的出来的。
关键的问题是,朱元璋,想找人来管私盐的问题。
这意味着,他要和那些世家们做斗争。
朱元璋并不敢确定,这个杨士奇有这个能力。
都说,人心隔肚皮,要是那么容易,就能看穿一个人,那么,朝堂之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奸佞了不是?
“不过,父皇,今日,秦枫乔迁新居了,儿臣的意思是,咱直接拿此人,试探一下秦枫,不就知道了?万一不是咱要找的那个杨士奇,也没有损失啊!”
“秦枫主要也是为了避嫌,后世的一些东西……”
“哎!”
“有些东西啊,又只有他自己知道,说出来之后,真假完全无法证实,所以,其实,儿臣认为,他不辩忠奸,此举,是好事儿。”
“不管是对他,还是对朝堂来说,都是一种微妙的均衡之道。”
朱元璋听着朱棣这话里话外的,都好像是在帮秦枫说好话的感觉。
也有些意外的看了看朱棣。
随后,便语气有些怪异的说道:“内个,第二啊,你似乎,对这个秦枫,十分的看好啊。”
“怎么?这小子,是给了你什么好处了吗?”
“如此处处为他说话?”
“啊!”朱棣一听这话,连忙一哆嗦,道:“内个,爹您误会了啊!误会,误会,儿臣,与秦枫,并无……”
“行了行了!”
朱元璋连忙摆了摆手,道:“看不出来爹是在开玩笑?呵呵呵,看你紧张的。”
“哎!虽然,这个秦枫,有些混蛋,有些招人恨,但是不得不说,如今,和他相处的时候,咱,也能自在一些。”
“自从这当了皇上啊,咱就没这么自在过了。”
朱元璋看着朱棣,一句玩笑打趣的话,就让朱棣紧张的不行的时候。
朱元璋又赶紧出言,打断了朱棣的解释。
同时,也不由得怀恋起,当初还在义军的时候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他朱元璋,汤和,徐达,常玉春几个兄弟们,打了胜仗就喝酒。
没事儿调侃调侃对方,也都能一笑而过。
那样的日子,哎!
那是一去不回头了啊!
如今,已物是人非。
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甚至已经忘了,自己又多久没有和当初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们开开玩笑了。
“父皇。”
朱棣这时,似乎看出了朱元璋脸上那一丝丝留恋之情。
于是,无奈的摇了摇头,道:“爹,有些事情吧,已经是回不去了,君臣有别,即便,是您的发小,也不能在那样做了。”
朱棣看着神色有些惆怅的朱元璋。
他又何尝不知道,朱元璋在想什么呢?
朱元璋身边,之所以能够聚集如此之多的能忍。
不就是因为他这个人的个人魅力吗?
明初的那些个开国大将,有一个算一个,不都是看着朱元璋的魅力才跟着朱元璋的吗?
一个乞丐,一个碗,能做到今天这个地步,这就足以证明,那些开国元勋们,没有看错人!
念旧,是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