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问:“此话怎讲?”
“你没见闻太师精神矍铄,气定神闲。虽满腹牢骚,脸上丝毫没有沮丧之意。他早已经胸有成竹,二次拒见纣王,为得是让帝辛亲自出面,有所行动,故意放长线钓大鱼哟。”
箕子迷惑不解:“闻仲可是已经把话说绝了,一了百了。”
“你呀,太老实,不知道闻太师两眼里含有杀气,他要破釜沉舟了。看着吧,朝廷又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来了。”
微子启摇摇头说。
果然,两天后纣王第三次亲登太师府,这回老管家毕恭毕敬地说:“万岁爷,太师有请。”
纣王总算松了一口气,闻太师在府上没出去,三请太师,自己也做到仁至义尽了。乐呵呵来到客厅,闻仲早已经等候在哪里,见到纣王连忙行君臣之礼。
纣王看着太师,觉得不好意思,金殿上哪几鞭子抽的虽然不痛,但皇帝挨臣子的打毕竟是第一次。闻仲还从来没有动用过打王金鞭,他是真的气急了,可以理解。
君臣两相对而坐,闻仲说:“陛下,老臣前些日子身体不适,陛下二次来府上都未曾出门迎接,老臣今天向陛下请罪。”
纣王摇摇头说:“朕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太师为国劳心劳肺,兢兢业业,倒是朕疏于管理,以致朝刚紊乱,国库空虚,是朕的不是。太师不必过于自责。”
闻仲笑一笑没有回答。
丞相申公豹在一旁皮笑肉不笑地说:“太师现在身体可否安康,朝廷的文武大臣们都盼望着太师能够早日回朝廷主持大局,心急如焚。”
闻仲看他一眼,对于这个申公豹他怎么都看不顺眼,但这个人有点真本事,不像尤浑一无是处。最起码他能够在天门关带回来几千残兵败将,不会是周武王故意放水,这就是能力,无可置疑。
不过这个人说话总是阴阳怪气的,让人听了很不舒服,闻仲回答说:“丞相说话避重就轻,商军失败,人心惶惶。周武王现在士气正旺,二十多万大军雄心勃勃,反守为攻。丞相认为我们该如何对付呢?”
申公豹小心翼翼说:“我是文臣,对战场上的事情了解甚少,太师秣马厉兵,南征北战,平北海灭平王,战功卓着。申公豹不敢胡言乱语。”
纣王也出来解围说:“太师,周武王有二十多万军队,朕看来只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只要太师出马,朝歌之危不难解决。朕将全力支持,太师有何难处,请讲在当面。”
闻仲冷笑一声说:“陛下,老臣已经辞官,陛下还是另请高明。”
纣王说:“太师还在生气,汤商谁都可以辞官,唯独太师不行,朕也不能答应。”
闻仲回到:“那好,陛下已经下决心讨伐西岐,老夫也准备兴全国之并围剿周武王,以绝后患。但是军中缺粮,几十万大军拿什么来填饱肚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陛下不是不知道吧?”
纣王顿时沉默起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怎么能不清楚,闻太师一拖再拖,不就是因为缺少军粮,待而不发。可是朝廷现在哪里来的银子,入不敷出。
纣王脸红起来,不敢直视太师。干脆装糊涂,一声不吭。
闻仲也知道他为难,国库早让他折腾空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但人家是皇帝,住的是奢华宫廷,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享受凡人不能享受的一切待遇。
皇上后宫美女无数,但依然难以满足,还要去民间大肆收刮各种绝色美人,纣王贪图享乐,酒池肉林,醉生梦死,所有这些都是用银子堆起来的,国库不空才怪了。
闻仲已经懒得追究这些,先顾眼下要紧,于是对纣王说:“陛下要银子,不是没有办法,就看陛下能不能下得了狠心了。”
纣王闻听立刻精神起来,说:“太师请讲。”
“汤商六百年基业,全国有八百诸侯国,实力比较强的有大彭、豕韦、刑、嚣、相、庇、奄、毫、崇国、孤竹国、邓、燕、纪、许等,他们历代享受君恩,朝廷危机时却只知道袖手旁观,不出一分一毫,一兵一卒。现在朝廷岌岌可危,俗话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是不是也应该出点血了。”
纣王一听,对呀,凭什么光让朝廷出兵出钱,你们却无动于衷,该玩玩该乐乐,你们也是汤商的臣民,也该为朝廷出力。八百路诸侯,像大彭、豕韦、刑、嚣、相、庇、奄、毫、崇国、孤竹国、邓、燕、纪、许等割据一方,福的流油,向朝廷所交的恭银每年少的可怜,九牛一毛。
现在朝廷缺钱,不朝你们要朝谁要。
想到这里,纣王顿时眉开眼笑,对闻仲说:“太师有何办法让他们交出银子?”
“陛下可以召集有实力的诸侯来京朝拜,君臣同乐。趁机扣下他们,拿出银子者封爵加赏,不愿意拿的,陛下知道该怎么办。”闻仲回答说。
闻仲在说这些话时也很不情愿,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肯定会引起天下大乱,但他现在也没办法了,周武王咄咄逼人,真的突破四关,兵临城下,天下还姓不姓商很难说了。只要消灭周国,日后再与各路诸侯解释也不晚。
只要有了银子,解决军粮,闻仲就准备发兵彻底解决朝廷危机。他相信以商军的实力,战胜周武王不是没有可能,问题是时间不等人,要快。
丞相申公豹在一边也连连点头,说是个好主意,先解决眼下危机再说,
纣王脸上重新露出笑容来,对闻仲说:“太师此话及是,就先由丞相来办,发圣旨到主要诸侯国,请他们来京赴宴,君臣同乐。只是朕有点担心,不怕他们来,就怕他们不来。”
申公豹说:“陛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是多日未聚,想念他们了。准备在朝歌举办盛宴,与他们共述思念之情,并以各自的实力重新安排爵位,以正视听,他们不会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