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材见太子已经同意赠送太子别院,心想这康王还没有康王妃,不如把朱凤英嫁过去,朱伯材如此盘算,心里乐开了花。
朱伯材借机道:“太子殿下!老臣还有一事相求,不知太子殿下可否帮忙。”
太子把手往上扬了扬。
朱伯材见太子有兴趣听,便说:“小女朱凤英,年岁已不小,肯请太子殿下帮忙寻一门亲事,眼下康王就是不错的人选。”
太子一听心中不喜,原本想等朱凤英最大点,他可以一并接纳,如今朱伯材已经说了,朱伯材想把小女朱凤英嫁给康王,这是赵桓断然不能答应的。
于是,太子说:“朱凤英与康王不合适,还是再看看吧。”
朱伯材见太子似乎猜到了自己的意图,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开口。
太子又说:“岳丈!给康王选王妃,你可有适合的人选。”
朱伯材说:“太子殿下,老臣暂时还没有人选,不过太子殿下你定下标准,老臣回去就让人筛选,保准让太子你满意。”
太子点了点头说:“嗯!岳丈办事本太子放心,此事就交由你去办理。”
朱伯材谢恩!
朱伯材心想这太子还真狠,一面拒绝了朱凤英成为康王妃,一面又让朱伯材帮康王挑选康王妃,太子这是要彻底绝了朱凤英成为康王妃,朱伯材还不死心,等会去找一下朱琏帮忙。
朱伯材又说:“太子殿下!老臣许久未见太子妃,不知今天可否与老臣见见。”
太子点了点头。
朱伯材来到后院,两人先是相互行了礼,朱琏又向朱伯材行了礼。
朱琏说:“父亲,今天你怎么有空来太子府。”
朱伯材笑着说:“女儿,你不担心凤英的婚事,你作为姐姐可要上心些,如今九皇子进封康王,这康王妃还空缺着。”
朱琏说:“这是小妹的意思,还是父亲您的意思,又或者是太子殿下的意思”。
朱琏早已看出太子殿下对朱凤英有想法,如今父亲有意把小妹朱凤英嫁给康王,朱琏料想太子是无任如何都不会同意的,不过郓王赵楷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原来,朱琏见太子有好几次都有意无意表露出想纳朱凤英为侧妃,身受三纲五常教育的朱琏,自然是不能让太子得逞。
于是,朱琏已经多次暗中与父亲联系,希望父亲尽快为朱凤英寻一门亲事,朱伯材一开始还觉得朱琏着急了,毕竟凤英如今还小。
后来一听朱琏说太子看上了她,朱伯材也着急了,已经把一个女儿嫁给她了,另外一个断然不能再嫁与太子。
今次,九皇子进封为康王,朱伯材左思右想,终于想到让朱凤英嫁给康王,如此一来,以后万一太子失宠,他老朱家也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朱伯材说:“你不要管是谁的意思,反正朱凤英成为康王妃,你得出把力。”
朱琏支开话题说:“父亲!女儿看你今日喜笑颜开,除了此事还有何喜事?”
朱伯材说:“为父,就是来看看你,顺便告诉你凤英的事,也好让你上心些。”
朱琏自然知道父亲是把小妹朱凤英嫁给康王为妃,也不打算接下这一话题,更不能答应父亲的请求。
此时,贴身丫环端着参茶进来。
朱琏说:“父亲,你来了半天,先喝口参茶。”
朱伯材拿过参茶,呷了一口,顿觉精神大好,朱伯材见太子妃,对康王娶朱凤英之事不上心,知道此事恐难成,便顺嘴和朱琏提提孝孙和孝章。
朱伯材说:“女儿,你如今贵为太子妃,你看孝孙和孝章两人如今都大了。”
朱琏一听就明白父亲是何意,可是父亲为什么不自己亲口和太子说,心中想父亲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朱琏说:“女儿明白,有机会女儿定当为他们助力。”
朱伯材说:“你明白就好,他们在朝为官,官做的越大,反过来对你的帮助也越大。”
这些大道理,朱琏自然是明白,可是见父亲如此钻营,她还是一些不适应。
朱伯材又和太子妃唠了一会话,便起身告退。
朱琏说:“父亲!既然来了,就用过饭后再走。”
朱伯材心想,事情没有办成,留在太子府用饭,似乎多有不便,何况太子让他办事,他应当先行尽力去办,要是惹得太子不高兴,恐怕会适得其反。
朱伯材说:“不了,为父还有事要忙。”
朱琏送朱伯材出了房门,又叫贴身丫环送父亲出去。
走了一段路,朱伯材发现身后有人跟着,便转过身来,发现是朱琏的贴身丫环,便对丫环说:“不用如此麻烦,我认的路,你还是安心照顾好太子妃。”
丫环见朱伯材如此说,便不再跟着,朱伯材边走边想,谁做康王妃合适呢?
朱琏好像并不赞成朱凤英成为康王妃,刚才两人谈话,朱琏没有明确反对,也没有明确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