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击其惰归
眼见日头即将西沉,齐国中军终于整队完毕。
齐侯禄甫踏上车轼,眯着眼睛,观察战场的态势。
稷下之旅组成的圆阵,直径已经缩短了三分之一还多。
粗略估计,圈内的齐军伤亡已达七八百人。
在圆阵外围,郑军两偏之师以车轮战术轮流进攻,持续不断地消耗着被围齐卒的体力,稷下之旅已经逼近崩溃的极限了。
不过,圈外郑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与稷下之旅的血战之中,近两百名郑军徒卒阵亡,三四百名伤员的情况十分危急。
持续的鏖战,不仅没有食物补充,连饮水都无法保证,除了能稍微蹲下休息之外,甚至还不如腰间系着水袋的齐人。
稷下之旅的战车不愿抛下乡党撤走。
四十乘对上郑车一百二十五乘,结果只能是以卵击石。齐侯不得不投入了东门二旅的战车加以援护,一番交锋下来,双方的战马都已筋疲力尽,箭矢射空之后,车左们的手已经抖得连佩剑都拔不出来了。车右们的矛戟多半损伤,甚至有在敌人的札甲上生生折断的。
此时,无力再战的双方战车只能列定队形,彼此瞪视。
在郑太子忽的右军后方,郑国的主力已经撤走大半,剩下的数千郑军围绕着林间道路的入口展开,防止退路被截断。
是时候了。
齐侯禄甫瞑目仰头,默念:“曾孙齐侯禄*惟以国之戎事请于太公,太公其佑我哉!”
念罢,拔出佩剑,目视车右,命曰:
“击鼓,进军!”
中军之鼓响彻濮水南岸。
齐国中军五旅,稷下之旅被郑军围困,与选锋交换而来的西郭之旅在濮水北岸看守修泽城。其余三旅:遄台、桑乡、高乡之旅分列于左中右三支大阵,大阵之中,是五十人的小戎之阵。
在左翼遄台之旅的后方,是百里视的邑师部队二千余人。
除了这共计八千余名徒卒和配属的战车之外,还有左右两军拨配的战车四百乘,仅留下四十乘守卫浮桥,其余全部压上。
踏着隆隆的鼓点,齐军的士卒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缓缓地向郑军的阵线逼近。
暮光之中,被围的稷下之旅盼来的是救援的曙光。
指挥已没有了意义,齐大夫崔无终亲自持戟搏战,与麾下的徒卒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身披三创,阵斩郑军徒卒七人。
在原来指挥车的位置,安置着伤重不能再战的齐卒。
被弓矢命中,被步戈啄伤之人尚且有救,被酋矛贯穿的,只能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等待死亡的降临。
所有人的耳畔都是嗡嗡的闷响,体力透支导致神智已经不太清楚,无论是齐人还是郑人,都只是机械性地将手中的兵器刺入敌人的躯体。
在弥漫着熏天的血腥味的战场中心,没有人能够闻到这种令人作呕的气味。
双方的士卒已经在这里厮杀了将近一个时辰,每一个人的每一根发丝上,都布满了类似铁锈的味道。深红发黑的结块留在脸上,胡须上,臂膀上,甲胄上,战袍上,汗水打湿衣物,又被风干,然后再次汗湿,身上结晶了一层细密的盐。
喉咙早已嘶哑得说不出话来,尤其是郑人,连传达命令的话语都能省则省。
青铜铸造的甲片和尖刃各自摧折,士卒们持握兵器,手臂上的肌肉因过度紧张而颤抖着,缺损了的矛头比着敌寇的脸面不由自主地画着圈。
一大群乌鸦跟随着几只秃鹫在战阵的上空盘旋。
这时,北方传来的鼓声令这些如同僵尸的齐人重新活了过来。
“是国君之鼓!”
“鼓令进军!全军进军!”
“有救了?”
齐国人好像嗓子都不疼了。宁可忍着冒火一般的疼痛,也要左顾右盼相告。
郑人鼓起勇气进行的又一波次进攻被稷下之旅击退,战场上徒然添置了五六十具新鲜的死尸。
包围圈中的齐人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机,还存活的伍长们安排自己的伍卒和临时代管的友邻轮流撤下来喝水吃粮。
崔无终拄着戟的长柄,一瘸一拐地挪回圆心,拾起稷下之旅的战旗,用沾满血污的手轻轻拂去上面的泥土,倚着倾倒的战车立了起来。
没有风。
旌旗低垂着。
崔无终握着旗杆,摇了一摇。
旗展开了。
他笑了笑,把战车扶正,将旌旗插在原本的位置上。
战场的另一边,齐人清晰地看见,被郑军团团围困的稷下之旅打出了他们的旅旗。
唤醒鼓舞之中,脚步渐渐加快。
齐军的战车养精蓄锐了许久,现在到了再次出动的时候。
鲍叔牙擎起旌旗,敲响随身的小鼓,指挥选锋旅三十乘具甲的战车,从齐军阵列的后方向左绕行而出。
由强悍的甲车挑头,后方的齐军战车依次跟进,庞大的车队卷起漫天的烟尘。
郑军的驰车已经无力再战,鲍叔牙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了郑军右翼的徒卒,也就是加强过后的齐军左翼即将接触的那部郑军。
车左们在进入射击死角之前各自射出两支箭矢,不过当面的郑人已经在此等候多时,对齐军战车的进攻早有准备,用密集的盾阵将损害降到了最低。
无妨。
自阵列的左翼进攻,车右是执行破阵任务的主力。
锐利的铜戟在黄昏中晦暗无光,却更增添了肃杀的威势。
齐军的战车列成单纵长队,如同一条不见头尾的巨龙,从车右探出的锐戟便是巨龙骇人的无数爪牙。
齐车奔驰起来。
见齐军主力开始进攻,郑太子忽看了一眼还在包围圈中的齐稷下之旅。
还差最后一口气,就能吃掉这支齐军了。
不能退让!
郑人也擂起鼓来。
三偏徒卒共计五千六百余人以两翼突出、中央凹陷的倒品字布局,与迎面而来的齐人针锋相对。
“此战抵挡住齐军进攻,待敌少退,全军方可撤退。”
郑忽向属下各偏击鼓传令道。
更换旌旗,又再次下达命令:
“二偏之师加紧攻势,在全军退却之前,必须将受困齐军彻底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