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为了提升新军的战斗力,和特区工匠的创新能力。
以及特区六部官吏的工作积极性,赣榆特区将实行差异化月俸管理。
甲级单位每人每月白银三两;
乙级单位每人每月白银一两五钱;
高级工匠每人每月白银三两;
骨干工匠每人每月白银一两五钱;
普通工匠每人每月白银一两;
特区六部公职人员在原有基础上,所有人月俸全部再提高五成。
有突出贡献人员不论职务岗位,全部享受白银100两至2000两不等的奖励,并相应给予职务和级别的提升。
六、是新军在秋收完成后进行扩军的同时,要将兖州、海州全境以及青州、徐州、淮安一部纳入特区管辖范围。
赣榆特区将下辖五府72县,特区原有政策不变,不杀官不剿兵。
特区只要土地和人口,并能全面落实特区的相关新政。
因为目前特区13县已经不能再为特区,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空间了。
七、是新军成立后勤保障部,因为此次出征中新军每一战都消耗巨大,对后勤补给过度依赖。
如果继续由特区六部分散管理,是跟不上新军扩军后的作战需求的。
所以将筹建特区新军后勤保障部,可以有计划的统筹储存、运输、补充战略物资。
新军总结大会结束后,特区六部便立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落实和筹备工作。
朱喜明在忙碌军务和特区政务之余,也没有忘记他舆论战争的主战场《特区日报》。
他半年内连续发表了十多篇署名文章,刊登了如《吃人的时代》:
“讲述新军北方之行所见所闻,乱世之中人命如同蝼蚁,北方数省灾区白骨露于野。
批判农民军流窜掳掠后裹挟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官府不顾百姓死活,苛政猛于虎的丑恶行径。
明确告诉所有人,易子相食,析骸而炊之就真实的发生在大明灾区内。”
他刊登了《权利的主人》:
“讲述失去最基本生存条件的百姓,被弄权者们愚弄压榨,却没有权利反抗,也没有可以申诉的途径。
用他们自己的血肉养育出了,一群满嘴仁义道德金玉良言的食人恶魔。
人生而平等是亿万大明百姓的基本权利,保障百姓不受到死亡的威胁,是大明朝廷的基本义务。
天下官吏吃的用的都是百姓赐予的,统治的权利也是百姓赋予的。
所以百姓才应该是这天下的真正主人,一切权利的最终拥有者。”
他刊登了《求生无罪,造反有理》:
“讲述华夏民族的利益高于王朝利益,生存是一切发展的基本保证。
百姓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如果王朝的统治者,及其王朝的官僚体系不作为,乱作为,恶作为。
而受苦百姓却没有申诉途径,造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但造反不能是为了破坏,追求名利,而是为了生存和发展进步。
王朝可以被更替,但华夏民族和华夏文化不能消亡。
他还写了一首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当然这也是朱喜明在400年后唱过的歌曲,再结合大明这一时代的实际情况后改编的。
他的这些文章再次在赣榆特区,和全大明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大辩论。
刊登的文章也同样是有人气愤,有人兴奋;有人悲哀,有人欢喜;有人反驳,有人支持。
使得《特区日报》的发行量一升再升,达到了每期8万份以上。
崇祯7年10月30日,这一天特区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还带来一份特殊的礼品。
人是后金大汗皇太极派来的使者贾强,礼品是3500颗在昌平阻击战中,被建奴兵砍去的全体新军将士的头颅。
朱喜明下令赣榆特区所有官民穿戴孝衣,随即全境内一夜之内就一片素白。
他白马素车亲自带领3500名新军士兵,将3500颗英雄的头颅,葬入赣榆特区忠义祠英雄陵园之中。
朱喜明再次刊登署名文章《魂来,归兮》:
“表达了他的悲伤之情,并将建奴使者贾强的到来,和后金大汗皇太极要与特区和解的信息。
等诸多秘密谈判事项,全部都发表在这篇文章之中。
重点论述了当代大明帝国,缺少对民族和国家忠诚的义士,缺少敢于对外族无畏亮剑的英雄。
呼吁所有人都要向赣榆特区忠义祠中的英雄学习,大明帝国才有希望中兴,华夏一族才会文明永存。
他刊登发表了《奈何桥头的哭声》:
“指出建奴在中华大地上的暴行,是惨无人道的屠戮和人神共愤的恶魔行径。
朱喜明言明不敢因一己之私,而代替大明百万被屠戮的遇难百姓,去原谅侵略者的暴行。
每当想起那些被建奴屠戮的死难同胞尸骸,就能听到他们在奈何桥头传来的悠悠哭啼之声。
血债还要血来还,只要建奴不收起手中的屠刀,不对大明百姓进行赔偿道歉,并做出亲善举措。
那大明帝国特区新军将会对辽东建奴,继续发起亡国灭种之战,不死不休。”
为了感谢建奴这次送回新军烈士头颅,这种还算是有些人性的正确决定。
赣榆特区将保护建奴使者贾强的人身安全,会表现出最大的善意礼送他安全出境
为表彰建奴者使者贾强护送有功,特奖励给他肥皂500块。
请贾强带回去给后金那些顽固不化分子,让他们洗干净脖子。
等待着大明帝国新军前往辽东的那一日,用代表大明百万亡灵的正义钢刀,砍下他们那些野蛮人的头颅。
连云港码头上贾强被割掉了脑后的辫子,很是狼狈的登上了回辽东的船。
在特区百姓们的怒骂声中,灰溜溜的去向他的主子诉说,在赣榆特区受到的种种侮辱了。
这段时间内大明朝廷和崇祯,也多次发来对他的训斥旨意。
这也让朱喜明意识到在赣榆特区内,特别是新军中还有很多朝廷的耳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