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派荀谌作为使臣,明显是最为稳妥的选择。
从立场来讲,荀谌一直主张不要与刘信为敌,站在刘信的立场上,更容易说动刘信。
从品性上说,荀谌乃大汉豪门世家荀家的子弟,温文尔雅,落落大方,也适合做说客。
再就是,荀家有两名子弟都在燕国为官,而且都是手握权柄的高官,非常有话语权。
荀谌去劝说刘信,刘信释放袁谭的可能性便会增加几分。
刘信率兵途经平原,在乐安地界碰到正在返回渤海的文丑大军。
但文丑大军并没有为难燕军,直接把道路让开,令其通过。
没办法,本就犯了致命的错误,没准回到南皮,袁绍还要责罚,现在为了袁谭的性命,自然不敢为难刘信。
燕军很快便通过袁绍地界,来到北海。
与孔融相见,一番千恩万谢自然是免不了的。
刘信对孔融一如既往的尊重,让孔融非常受用。
来到关押袁谭的地方,并不是县衙大牢,而是单独安排的小院。
也算是对袁绍的一种尊重了。
但令刘信没想到的是,迎来的却是袁谭的破口大骂。
喝!这小子是真无所畏惧啊,看来袁家的光环已经让袁谭成为嚣张跋扈的公子哥样儿。
孔融也非常无奈,“德华,袁谭自来到这里,一直谩骂不断,老夫几次三番来劝说,毫无作用,哎。”
刘信听出了孔融的无奈,要知道孔融可是当代大儒,孔子正儿八经的后人。
袁谭对待如此长辈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在渤海军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刘信讪讪一笑,向孔融摆摆手,“文举兄勿忧,本初教育不了自己儿子,孤替他教育教育。”
看向关羽,说道:“云长,派人先把袁谭送回燕京,准备一下船只,我们乘船返回燕国。”
“诺。”关羽当即下去安排。
与孔融返回府衙,刚刚落座,令刘信没想到一幕的发生。
只见孔融起身,来到刘信面前,躬身一礼,着实吓了刘信一跳。
按理来说,感谢就感谢,也不用这么大礼,更何况孔融从年龄上来说应该算是刘信长辈了。
刘信连忙去扶孔融,“文举兄莫要客气,你我同为大汉臣属,互相帮衬,实属应当。”
孔融轻轻摇头,叹息道:“德华,老夫虽已四十有八,却非糊涂之人,眼下中原纷乱,群雄并起,已将董贼之乱抛于脑后,毫不在意陛下生死,如此乱世,没有足够的实力,难以独活,讲学着典、理政安民,老夫自认不输他人,但带兵打仗,老夫实在无能为力,老夫仅代表北海父老,恳请燕王接手我北海,护我北海周全,保北海父老安宁。”
“不可不可。”刘信当即推让,“文举兄治民有方,又有武安将军、孙将军和宗将军在侧,一样能保护北海。”
孔融一把抓住刘信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德华,或许现在觊觎我北海的只是袁绍一人,假以时日,还会有他人虎视,老夫真怕负了北海父老的期望啊。”
其实在孔融心中,救出刘协的几率已是微乎其微,刘信是正统汉室,最有可能继承大统,还大汉清明。
而且在对抗袁绍军的过程中,已经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不足。
孔融有自知之明,自己一位老学究,绝对不是统领一方的诸侯,不如尽早投靠一方,以保北海无虞,也保孔家昌盛。
刘信仍是回驳道:“文举兄,莫要悲观,大汉依旧是大汉,若他人觊觎国家神器,孤不会袖手旁观的,倘若有人再敢侵犯北海,文举兄尽管书信于孤,孤派兵来救义不容辞。”
孔融仍是不依不饶,语气也严厉了许多,义正言辞的说道:“德华莫要再推辞,老夫心意已决,若德华不接受,老夫只能拱手让与他人了。”
刘信无语,这算是光明正大的威胁吗?
不过。。。这种威胁,我喜欢。
便宜他人,怎么可能!
刘信迎合孔融道:“文举兄莫急,孤答应你便是了。”
“哈哈。”孔融露出满意的笑容,“德华高义,为我北海数十万百姓计。”
“文举兄谬赞了,不过北海还需文举兄继续作为太守理政,至于军队,孤编入关羽的青龙军团,如何?”
“全凭殿下安排。”孔融双手抱拳,行礼道。
刘信突然想起一事,便开口问向孔融,“文举兄可有子嗣?”
孔融略显尴尬,“殿下见笑了,臣虽近五十,却无子嗣。”
刘信疑惑,思索一番,想通其中缘由。
原本刘信想到的一事,是历史上有一句成语与孔融之子有关。
想当初孔融得罪了曹操,被曹操抓捕入狱,后来祸及全家,孔融恳求曹操放过自己只有八九岁的两个儿子,然后孔融之子被捕之时说出了一句流芳千古的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小小年纪就能说出如此大义凛然的名句,实属人才。
只可惜孔融死的时候是建安十三年,也就是217年。
现在孔融之子还未出生。
“是孤孟浪了,只可惜华佗先生马上就要出海了,但华佗先生高徒还在燕国,待孤返回燕国后,可命其来给文举兄一观。”
孔融没有后代一直是心中的疙瘩,自己也找过不少医师,开过不少药,但都没起到作用。
因此对燕国的医师也没抱太大希望。
不过自己刚投靠刘信,刘信就能安排医师为自己诊治,可见刘信对臣属的关心。
孔融连忙感谢道:“臣谢过殿下。”
两人交谈的差不多了,一旁的陶谦突然站起身来,来到刘信面前,“德华,我琅琊隶属徐州,老夫知道徐州牧糜芳是殿下的人,因此老夫也愿与文举一般,只做执政理民的太守,望殿下成全。”
这次刘信并没有太过惊讶,毕竟琅琊本就属于徐州,虽然在大汉的官制上,都是朝廷任命,但现在大汉的情况,就是各地官员各自为政。
陶谦已经快六十了,比孔融年纪还大。
关键是陶谦跟孔融一样,都属于文臣,统兵或者镇守一方确实力有不逮。
虽然也曾多次随军出征,但都是情非得已。
更何况陶谦还有两个不成器的儿子,陶商和陶应,文不成武不就,令陶谦头疼不已。
陶谦知道刘信对教育方面格外重视,也想利用这层关系,让刘信或者燕国的大学来培养一下自己的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