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在自己的大营亲自会见了“五太子”。大家都是聪明人,李文忠也没有跟“五太子”多绕圈子,直接说明了请他来杭州的用意。
“五太子”现在是俘虏的身份,既然李文忠派人接他来杭州,他还能有什么话说呢?这去说服潘家兄弟,他肯定是无法推辞的。不过,“五太子”还是事先跟李文忠言明,他只承认说降,但不确保能够成功。
李文忠要的就是他这个态度,只要他愿意去说降,那就是好事。对于潘元绍、潘元明兄弟,李文忠还是做了些功课的。
潘元明虽然打仗是把好手,但也不是什么忠肝义胆之人。那潘元绍就更不消说了,一个十足的贪生怕死之辈。如果连张士诚的养子都来劝他们二人投奔西吴,潘元明不好说,但潘元绍必然心动。
只要搞定了潘元绍,潘元明也不会傻到一个人在杭州城内死撑。
想清楚了这些,李文忠对“五太子”的劝降工作,还是信心十足的。
按照李文忠的部署,第二天便安排“五太子”先在杭州城下与潘家兄弟喊话。
潘元绍、潘元明听兵士来报,说是“五太子”在城下要与他们二人对话,立即是爬上城头。
就这样,潘家兄弟在城上,“五太子”在城下,短短几个月时间不见,没想到现在大家已各为其主。
“五太子”告诉潘家兄弟,他义父张士诚现在只剩下苏州、杭州两块地盘了。虽然这两个地方,城池还算坚固,粮食、物资储备也算丰富,兵员也算齐整,但是,架不住人心思变呀!
先是嘉兴投诚,后有湖州出降,这都是为什么?
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和平、安稳才是最大的幸福,大多数人都是不想成天打打杀杀的。如果有一个和平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都是不愿意放弃的。
现在摆在你们兄弟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死守杭州,要么出城投降。
第一条路,且不说能不能成功,那至少得牺牲千千万万条将士的性命。我想,这是许多人都不愿意看到了。
至于第二条路,至少可以让杭州城内的军民少受战乱之苦。
站在你们兄弟的立场,走第一条路,如果成功了,无非就是守城有功。况且这种成功的机率是相当小的。你们不妨想想,连吕珍、李伯升二人都不是西吴军的对手,你们两兄弟比他们二人又如何?
如果走第一条路失败了,你们兄弟的下场也不用我说了,你们自己心中明白。
如果走第二条路,西吴也绝对不会亏待你们。嘉兴的宋兴投诚之后,西吴仍让其统领旧部。吕珍、李伯升投诚之后,二人也带着自己的人马归入徐达麾下。
就是我,一个张士诚的养子,被俘之后,他们也没有任何亏待我的地方……
城下的“五太子”说得是滔滔不绝,城上的潘家兄弟也是听得心潮起伏。西吴连“五太子”都容得了,怎么可能容不下他们潘家兄弟呢……
“五太子”几乎是把该说的话都说遍了之后,只好告诉潘家兄弟,让他们回去好好琢磨琢磨,希望大家都够就此化干戈为玉帛。
不得不说,“五太子”的一番话在潘家兄弟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而一些当时在场的兵士,更是被“五太子”的话深深地感染了。西吴军连“五太子”都没怎么样,他们要是投降过去,有什么好怕的。而让潘家兄弟更为被动的是,兵士们的这种思想迅速在军中传播起来。
由于形势所迫,潘元绍、潘元明兄弟没有做过多的犹豫,便率杭州军民投降了。李文忠拿下杭州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应天,朱元璋得此捷报,大为高兴,他立即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政事。
朱元璋让李文忠在杭州迅速整肃军队,在年底之前,投入到围攻苏州的战斗中来。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给李文忠下达了一道令他十分为难的命令,那就是将谢再兴兄弟及其子侄押送回应天。
站在朱元璋的立场,他可以宽容吕珍、李伯升、潘元明、潘元绍等降将,但他绝对容不下谢再兴。这个他曾非常信任的老兄弟、这个昔日的亲家,怎么能够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选择背叛自己呢?
朱元璋要求押送谢家人回应天的消息很快在杭州城传开了,但李文忠并没有立即执行这道命令。毕竟当初可是许下了毒誓的,这会儿可怎么跟谢再兴开口呢?
就在李文忠不知如何是好之际,谢再兴主动登门求见,这可是让李文忠大感意外。
谢再兴没有废话,直接问李文忠,你打算怎么办?
李文忠低着头,有些不敢看谢再兴。军令如山,如果不押送谢家的人回应天,你就相当于违抗军令。如果将谢再兴他们押送回应天,估计就是将他们送上了断头台。
李文忠实在是难啊!正是因为如此,谢再兴盯着李文忠看了许久,也没从李文忠口中得到任何答案。
见李文忠也没了主意,谢再兴仰天长叹了一声,说道:
“李将军,当初反叛之事,都是因我谢再兴一人而起,今日这个后果,也应该由我谢再兴一人来承担,此事与我谢家的其他人并无干系。
这一次,我希望能用我的这颗项上人头,在吴王面前赎回昔日的罪孽。恳请李将军将我谢再兴的人头,以及我亲笔写的伏罪书呈交给吴王。至于杭州军中我谢再兴的兄弟子侄,还烦请李将军在吴王面前多多进言,给他们一条生路。”
说完,谢再兴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到了李文忠手中。
信是用火漆封了口的,不过信封上倒是有“吴王亲启”四个大字,另外,还有一行“罪臣谢再兴绝笔”的小字。
看到这行小字,李文忠就断定,谢再兴这是真的要自杀谢罪了。
李文忠本想劝解谢再兴几句,可话到了嘴边,又生生咽了下去。这怎么劝解?或许谢再兴以死谢罪,让吴王放过其他人,这对于谢家来说是最好的结局了。
看李文忠那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谢再兴只好默默地退了出来。
第二天一早,李文忠得报,谢再兴已于昨日夜间自缢身亡。按照谢再兴留给五弟谢再贵的遗书,让他将自己的脑袋割下来,收殓好后交给李文忠。但谢家老五面对谢再兴的尸体却迟迟无法下手……
李文忠得报,迅速赶往事发地。
谢再兴的尸体已经被放在床上,谢老三、谢老五、谢老三的两个儿子,还有谢老五的儿子,一共五个人是跪在床头直抹泪。而谢老五手中还捏着一柄尖刀,应该是想割掉哥哥的头颅,却又不忍心下手。
看到这一幕,一向心如磐石的李文忠,也是感到鼻子一酸楚。
老五谢再贵,在战场上从来不怂,砍过的敌军脑袋估计都得用三位数来计了。但这一次,面对哥哥的尸体,他怂了。
李文忠对谢家叔侄五人是好一番劝慰。其实不用李文忠说,谢家众人也是明白,谢再兴这是想用自己的一条命,来换回大家的性命。
李文忠知道老五谢再贵下不去手,他拉着谢家五人出了房间,让手下的兵士们去处理此事。同时,让人用木头雕刻了一个谢再兴的脑袋,交给了谢再贵。
李文忠告诉谢再贵,就用这颗木头脑袋给谢再兴凑个全尸,还是让谢再兴早点儿入土为安吧!
兵士们收殓好谢再兴的人头之后,李文忠亲笔给朱元璋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请求此事就到此为止了。既然谢再兴已死,就当一切都过去了……
因为李文忠要整顿军队,立即北上投入围攻苏州的战斗,否则他会亲自带着谢再兴的人头,去向朱元璋求情。但是眼下,他只好派了几个办事得力的属下,带着谢再兴的人头和认罪书,还有自己的亲笔信,去应天找朱元璋了。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年底,李文忠的大军终于是北上投入到围攻苏州的战斗。李文忠此次北上,除了留下少量伤兵驻守杭州,几乎是精锐尽出。就连潘元绍、潘元明兄弟都带上了。
当然,李文忠带上潘元绍、潘元明兄弟,并不是指望着他们攻打苏州的时候能尽多大的力,而是防止将这二人留在杭州会生乱。另外,带上这二人去苏州,关键时刻也可以用来去劝降苏州城内的守军。
至于谢再贵,李文忠还真是想带上他的,毕竟这家伙打仗还是挺卖力的。但是考虑到谢再兴刚刚死去,而且自己也食言了,没能保住谢再兴,心中有愧,李文忠便让谢家的人继续在杭州为谢再兴守灵。
可让李文忠没有想到的是,他与谢家人这一别,就成了永别。
因为朱元璋收到李文忠的求情信、谢再兴的认罪书以及谢再兴的人头之后,他并不打算放过谢再贵等人。在朱元璋心中,谢再贵等人必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