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半个时辰就过去了,在场的参加之人都停下了纸笔,将自己的作品交到了狄仁杰所在的案牍之上。狄仁杰让府上的人把这些作品统计好。一共是二十三份。
之后便是将这些作品誊抄出来,随后分发给在场的宾客。
这个过程并没有很久。
李丽质也拿过来了一份。里面确实是不错。每一首都是音律合宜,寓意高远。
“稚奴,你觉得谁能取胜?”
李治笑着拿起一块糕点放入嘴中。“这月亮倒是简单,自古以来写月亮无非就是相思之情,但如今国泰民安,在场之人又都是长安人士,相思倒也是一般。”
李丽质笑了笑说道:“你呀,还是年轻,这相思是埋在心底的,非是要凄苦才会有的。”
姐弟二人聊的兴起。
场下的比赛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惊讶,称赞的声音是不绝于耳。
在大家的评论之下,很快就将第一轮的十人选了出来。
随后,又是紧锣密鼓的开始举行第二局……
城南,守夜人总部围场。
武珝如往常一样每五日就会来这里坐一阵子,看看夜姬交代上来的折子。
但今日不同,并没有看见夜姬的身影。反而是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苏慕寒。
但这苏慕寒一开口却是一道女声:“小姐,让我假扮少主这实在是不妥啊。”
武珝大量了“苏慕寒”一番,开口道:“没你想的那么不妥,要说除了我们这些人之外最为了解兄长的,也就是夜姬姐你了。而且你和兄长的身高体型相仿。加上这易容术想要瞒天过海也并非毫无可能。”
夜姬却是发愁道:“别的都好说,但这个咋办?”
夜姬无奈的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胸前。
这也着实让武珝有些难办,虽然已经裹了好几层布了,但还是很突出。怪就怪夜姬的身材实在是太好了。
然而就在二女发愁的时候。一道身影出现在了两人的眼前。
一身银白色的铠甲,罩着靛蓝色的大氅,头发扎起一个高高的马尾。
“这有何难,”
两人闻声而视,自然是认出了来人——南宫舞。
“小舞,你怎么有空来了?”武珝开口说道。
南宫舞笑了笑说道:“接到了师父的消息,让我回京,这不刚到听闻你在这,就过来了。”
这三年里,南宫舞和武珝两人的关系是突飞猛进,虽然两人的名义上是师侄和师姑的关系。但两人的年纪仿佛,也是如姐妹一般在相处。
“看来,这长安城又要不太平了啊。”武珝感叹道,南宫舞如今的实力高深莫测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在苏慕寒不出手的前提下。而且她总领十六卫大军,可以说手里是握着整个大唐的命脉。
而苏慕寒在这时候叫南宫舞回京,这里面的道道耐人寻味。
“哎!”武珝敲了敲自己的脑袋:“瞧我这脑袋,你刚才说啥来着,夜姬姐这,你有办法?”
南宫舞笑了笑说道:“师父教过我分筋错骨手,只是夜姬姐得受点罪了。”
夜姬笑笑道,“无妨,小少主尽管来。”
南宫舞见夜姬如此,也就只好照做。分筋错骨手本来是一门用来审讯的手段。但其实也是根据医理创造出来的,自然也可以用来在身体上下文章,只是这其中的过程却是痛苦万分。
南宫舞先让夜姬用不少活血化瘀的药材泡药浴。随后便是取来了一副银针。
整整过了有半个时辰。夜姬才在南宫舞搀扶下走了出来。
武珝看着夜姬的样子一颗心才算是落了地。
但看着夜姬身后被扎起来的皮肤却也是心里一阵打鼓。
夜姬倒是开朗,接过武珝手里的袍子换上。随后贴上人皮面具。这一下才能说得上和苏慕寒几乎是一模一样了。
做完这一切的三人一起离开了围场,往苏府而去。
三人到苏府的时候,已经入夜。苏府门前停满了马车,想来是诗会还是没有结束。
三人的到来顿时就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一番寒暄后,苏慕寒在主座上落座。武珝在李丽质的身边坐下。刚坐下,李治就凑了过来。
而南宫舞则是在苏慕寒的身边坐下了。
苏慕寒先是给众人说道:“公务缠身,我这个做主人的倒是来迟了,诸位见谅,府上若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还望各位海涵。”
“怀英,诗会进行到了哪一轮了?”苏慕寒问道。
狄仁杰说道,“前两轮已经完毕,就剩下最后三人的争夺最后的魁首了。”
“那便继续吧。”
……
半个时辰后。入围的三人拿着各自的作品站在了院子的中央。
这三人两男一女自左边第一位青年先开口了。
“小可杨云谦,颍川人士。今日侥幸入了这前三甲,献上拙作。”
说罢叫杨云谦的青年将手中的纸交到了狄仁杰的手中。
狄仁杰看过后,点了点头,问道:“你的写作理念是什么呢?”
杨云谦说道:“这第三题的题目乃是家国二字,在我看来家国,家国,有国才有家,而说道国,前不久我大唐才与北方蛮夷血战。时至今日,北地仍是危机四伏,局势严峻。而苏王爷更是北地之战的中流砥柱,今日有幸到其府邸,见其尊容因此有感而发。”
狄仁杰点了点头,将纸上的诗句念了出来:
诗名:王北(四声)
登江山千里北望,
赴十六幽云策马。
燕地自古多豪杰,
行伍从来少弱夫。
塞外胡语非族类,
关内乡音是同袍。
最有金戈铁马来,
寒光铁胆肆年少。
随着狄仁杰的声音落下,在场先是一阵平静,随后便是此起彼伏的喝彩。
看来杨云谦的这一首诗得到了在场之人的认可。
随后狄仁杰又接过了中间的那位少年的纸张。
少年还未开口。
倒是狄仁杰先说道:“你就是王昌龄吧?”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前段时间不少准备春闱的考生都到了京城。由于这些年苏慕寒和武珝的改革。考生们的保障是越发的好了。
所有来京的考生都会由京兆府统一安排。因此这些考生们也会经常在一起交流。
而这位王昌龄就是其中的翘楚,虽然如今刚刚十五岁。但一身才气胆识却是惊人。
于是众人更加好奇他会写出什么诗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