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京师,紫荆城,内阁,首辅值房。

“礼科给事中石应岳上疏请开放藩禁,他说宗藩开支日增,禄米难以满足。

郡王以上犹得厚给,将军、中尉多不能自存。

已有封爵的尚且如此,没有封的困苦不难得知。

请以不系赐名授爵者,尽予放开限制,准从士农工商四民之业。

其中,有文学才能的,准予参加科举入仕,但不许任京官、握兵权。

不然,公无以为给,私无以为养,有伤国体。

大家商议下,对这份奏疏该如何票拟。”

张居正递出一份奏疏到魏广德面前,魏广德伸手接过,打开快速浏览起来。

“这事儿,宫里怕是不会同意吧。”

魏广德正在看石应岳的奏疏,耳中就听到吕调阳的声音。

魏广德继续看奏疏,不过还是不由自主点点头。

开藩禁,准许宗室从事四民之业,其实当初魏广德在宗藩改革条例中就提过,不过很可惜,被宫里否了。

宫中只同意核查宗室各府这些年禄米支出,确定永额,而时间就是隆庆四年到万历二年这几年的禄米数额,得出后再确定一个禄米数量。

毕竟,若是只参考一两年的禄米数量,有失偏颇。

这里的禄米,并不是按照宗室人数和应得禄米之和,而是地方上能够承担的数量,或者说是这几年实际发放数量来定。

永额肯定会比这些年实际发放数量略高一些,但也要在地方可承受范围内。

至于新藩王开府,什么时候制定永额,宫里也没有说。

毕竟,现在万历皇帝年幼,潞王朱翊镠也是年幼,离就藩还早。

“宫里的担忧,其实是多虑了。”

魏广德快速看完石应岳奏疏后,当即开口说道,“其实就算宫里准许宗室从事四业,甚至允许他们科举,我敢说,就没多少宗室成员会选择做这些。

那些有心做生意的,早就通过门人参股进去了,不愿意做的,混吃等死,除非朝廷断了他们的禄米,否则他们都懒得做这些。

至于让他们科举,呵呵....或许一科能出一个宗室进士都谢天谢地。”

吕调阳听了魏广德的话,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魏阁老所言,和我想的一样,宗室其实已经.....”

话说到这里,吕调阳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却不住摇头。

“宫里上次不同意,应该是碍于祖制,此番再有大臣提出,未尝不是个机会。”

张居正开口说道。

“抛砖引玉?”

魏广德迟疑着问道。

张居正点点头,笑道:“上次善贷草拟的奏疏,只是你我和宫里看过,并未向外流传。

如今有大臣正是上奏,必然引起朝中议论,未尝不是机会,让大家多说说,或许会有更多这样的奏疏。

朝臣皆认可,宫中自然也要犹豫,毕竟单凭所谓祖制,如何能平息朝议汹涌。”

实际上,皇帝祭出祖制大旗,确实能让大臣们无话可说,可这得是有损皇帝利益的前提下。

此番向宗室放开四民之业的奏疏,对皇帝影响微乎其微。

如今的大臣,虽然不一定和皇帝一条心,可也绝对不会觉得以此可以削弱皇权。

实际上,宗室在这么多年皇室养猪政策下,已经被养废了,想要出现成祖那样的豪杰,几乎没有可能。

“那加把火,票拟就定个‘部议’?”

魏广德试探着问道。

“我觉得可以。”

吕调阳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

张居正听了魏广德的话,也是微微点头,说道:“那就这样,建议下部议,让更多官员参与讨论此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站出来支持此案。”

说到这里,张居正又看看魏广德笑道:“今日是新科进士谒先师庙,行释菜礼,明日陛下就应该下旨让中进士引入吏部授职,不知善贷可有安排?”

“哪有什么安排,一切按朝廷章程来就是了。”

魏广德当即笑道。

虽然说这科考生算得上是他的门生,可哪又怎么样。

他们已经不是贡生,而是进士了,是天子门生。

虽然说起来天子也是他和张居正的门生。

帝师,说说就好了。

实际上,这段时间,张居正倒是对给万历皇帝朱翊钧上课很是关注,不仅亲自安排翰林讲官,还专门按照小皇帝的年龄,编制了专门的课本。

张居正带着一票翰林认真给小皇帝上课,可是把万历皇帝朱翊钧整麻了。

毕竟小皇帝还是很贪玩的,特别是早些年隆庆皇帝还在时,就比较偏袒朱翊钧,迟迟不愿让他读书听课,就是担心还在太小受不住,所以一直拖到他十岁才安排出阁。

没办法,皇室对太子的教育,要求是比较高的。

对朱翊钧来说,听其他老师讲课,那是真的很难受,也就是魏广德的课简单些。

讲一讲张居正安排要说的经意,然后就和小皇帝谈天说地,讲讲朝政趣事儿。

除了宫中给朱翊钧布置的写作外,魏广德很少另外布置作业,偶尔还会带着小皇帝出宫到街上去走走,所谓体察民情。

对此,魏广德也是事先和张居正说过的。

用他的话说,那就是皇帝高高在上,可也离不开五谷杂粮,让小皇帝适当见识下民间的烟火气也是好的。

至少让小皇帝知道,他所学的本事,不是用来处理奏疏里那些冷漠的文字,而是要护佑这一方百姓。

百姓在哪里?

宫里自然是见不到的,所以就要走出去,看看大街上来往穿梭的行人,看看城外田间地头辛勤忙碌的农人。

“对了,上次户部拨银修缮大同边墙的事儿,不知二位考虑的怎么样了?”

上次,魏广德看到户部今年要拨银五万两到大同修缮边墙,五年累积要拨付二十六万余两白银后,就先把奏疏压下来。

当日和张居正等人说起,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

在张居正看来,即便已经和俺答汗签订大同和议,可不代表就可以废弛边疆武力。

这修缮边墙的银子,该用还是的用。

至于魏广德提议把这笔银子拨给大同,但不必修缮边墙,地方上拨银修缮墩堡就行了。

银子作为军费,让大同编练一支万人规模的军团,从大同各卫所抽调精锐仿蓟镇军,编练出一支集成车马步营的军团,可不比修长城强多了。

当时说到最后,只说大家回去再想想,银子在户部,此事暂时搁置,一时半会儿倒是没太大影响。

今日魏广德提起,自然就是想问问他们到底想好没有。

魏广德可不愿意继续砸银子在没什么卵用的长城上,毕竟那东西看似防守严密,但实际上耗费太大,真正效果趋近于无。

当然,此话魏广德早前就和他们说过,只不过个人看法不同,魏广德也很难勉强他们接受他的观点。

张居正没说话,而是看向吕调阳。

见此情景,吕调阳轻轻咳嗽两声,这才开口说道:“次辅大人当日提议,我回去想了好些天,不过还是不敢苟同次辅大人之言。

边墙建造,自有它的道理,否则当初也不会耗费巨大完工。

虽然边墙屡有被鞑虏突破,可未必说明其没有可取之处。

据我所知,虏骑破边,大多都是趁着边墙年久失修才有机可乘,而非我边墙守卫不牢之故。”

魏广德当然知道,吕调阳的话其实也没错。

毕竟,蒙古人也不是傻子,面对完好的边墙,要翻跃过去也是不容易,自然会找毁损城墙。

面对这种城墙,蒙古人大多采用挖土的方式,直接把边墙外填出一个斜坡,让大队骑兵可以从此翻跃过去。

若是城墙有损毁就更好,土都能少弄些。

有时候,若是队伍过于庞大,他们还会用畜力可以破坏边墙,直接砸出一个更大的缺口,供他们的大部队通过。

而边墙明军即便再多,面对大队蒙古军队,也是杯水车薪,徒呼奈何。

这种情况,说起来人家还真就挑的没有修缮的边墙进行翻越,但并不代表着只能翻越这样的地方。

实际上马芳就对修缮边墙很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边墙最大的作用就是通风报信,也仅此而已。

毕竟他当初就在蒙古部族里生活过,对他们的作战方式是很熟悉的。

“正是,我思考的结果和和卿一样,边墙不仅要修,还应该加固。”

说到这里,张居正看了眼魏广德,才继续说道:“上次善贷所说,虏骑破边有很多办法,其中堆土就是翻越边墙的一个方式,虽然需要耗费半天时间,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但说起来确实也是个好办法。

而且,因为边墙太长,官军也没法快速调集大量人马拦阻,在其弓箭压制下,垒坡还真很难受到影响。

我思索数日,得出的结论还是,只能提高开阔之地边墙的高度,让鞑虏难以快速填坡,为官军集合大队人马争取时间。

善贷,你别忘记,烽火点燃后,附近百姓也会看到,他们就知道该如何躲避。

若是没有边墙阻隔,为他们逃离创造时间的话,虏骑呼啸而过,他们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听到张居正的话,魏广德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确实,边堡百姓预知危险就是通过墩堡上的烽火。

以往有边墙在。无论如何也可以延缓上半日时间,这样堡外百姓就有充足的时间逃回边堡躲避战火波及。

若是让边墙毁损垮塌的话,虏骑过境无墙拦路,可不就是一下子就冲过去了。

即便烽火示警,堡外百姓怕是能逃回去的也不会很多。

只有距离边境足够远的百姓,才有时间撤离。

“可九边轮流修缮边墙,耗费实在是太大了,我始终觉得,修筑无甚大用的边墙,不如重振边镇官军。

也不需多,每镇一万精锐即可。

不说因为大同和议之故,北边其实已经失去了威胁,就算鞑子野心再次复起,朝廷也能快速集结一支军队与之对敌。

若是继续修缮边墙,后果不过是重蹈庚戌之变覆辙而已,处处防御,处处防不住,边墙形同虚设。

当初俺答汗之所以从古北口等险要之地破关,其实主要是为了出其不意,就是担心被我官军堵住,而绝非此地边墙破败,那不过是地方上的托词而已。”

魏广德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有边墙,就让明军失去了锐意进取之心,只安心守城,这是明军战力下滑的根本原因。

至少,魏广德是这么认为的。

若是时刻有敌人窥伺,官兵必不敢懈怠。

吕调阳看到魏广德态度依旧坚决,于是开口说道:‘要不此事再想想,等些时日再议。

左右也不是急事,耽误些时间也无妨。

倒是辽东之事,怕才是朝廷当务之急,户部留些银子备用也是好的。’

之前为了辽东战事,已经提前给户部下条子,让他们预留了一笔银子,准备做为战后的犒赏和抚恤,这也是朝廷的惯例。

当兵的打完仗,朝廷就得论功行赏,把银子给运过去。

以往可没少发生因为朝廷没有银子,官军迟迟领不到赏钱闹事的情况,完全就是一出闹剧。

“兵部给蓟镇下文了吗?”

张居正闻言,先是点点头,随后又对魏广德说道。

魏广德知道,这事儿也就这样了,只是继续拖下去。

不过,若是时间拖久了,怕是其他地方冒出要用银子的时候,这五万两银子也就保不住了。

可是,魏广德是真的不甘心此事就这么一直延续下去。

修长城发展旅游事业,那是几百年后的事儿了,有这么急吗?

显然没有,大明的财政可不富裕。

对于张居正的问话,魏广德点头答道:“已经发下去了,想来现在应该是准备启程前往天津。”

万人大军的吃喝拉撒,蓟镇就算反应再快也需要一些时间调配物资。

主要不是战时,有烽火示警,对外只说是正常的调动。

当然,这话在京城是糊弄不到人的。

辽东的事儿,早就在京城传开,只是还没有扩散到周边。

“南洋水师战船能够运载那么多人马过去吗?”

这其实才是张居正关心的话题,一万人渡海,可不是小事儿。

如果,南洋水师已经能够保证万人大军数天的渡海之旅,那是不是说明水师已经不需要再多拨付经费了?

这笔银子,是不是可以收回朝廷来做点别的事儿?

朱衡在黄河凌汛的巡视后,已经重新复勘迦运河线路,之前的奏报消息也算不错。

迦运河有难度,但可以克服。

.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大唐繁荣系统时空战纪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慈悲大陆战记皇室店小二二十四卫谁懂啊,绝美老婆求我快纳妾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虚构三国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天下第一小乞丐扩军十万,直取三州崛起之第三帝国我姐大将军,我每周刷新超能力唐逗南明义军穿越:我们去清朝打圣战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抗战之大国崛起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盛唐风云记重生之毒女很惹火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少年战歌三国平凡人生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强弓劲弩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安西兵日记明末:无限军火,谁给我披上皇袍持秦明末平倭录割鹿记南宋特种兵庆帝元年明末之木匠天子三国:我为黄巾续命穿越错了怎么办无敌天下汉末无衣大明天雄军大清:第一廉官穿宋大忽悠无尽世界无尽征程南宋出圈记明海风云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后汉英雄志只想当山贼的我怎么一统天下了穿书红楼梦后,我拯救了贾府巅峰大太监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