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当天,连续放晴了多日的天空居然从一大早就开始断断续续的飘起雪花来,初时降下的还只是细如糖粒的碎雪末,扑扑簌簌地落在地上与前几日残留的积雪混在一起,倒也不觉得有什么,还不如那风刮得烦人。
谁知道时间转入正午之后,风先停了,雪犹自降下来,却从贴肤即化的雪粒变为了鹅毛般的大雪片,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在地上终于是又积了一层新雪。
卢向东背着手在中心广场早就搭好的舞台上踱着步,脚步落在铺着薄红毯的木质舞台,听着积雪在脚下碎裂的声音,望着舞台后忙碌的工作人员们难免心生感慨。
现在是正午十二点多一点,再有六个小时,这片清冷的场地就要变得热闹起来,届时会有一场在整个朱山历史上都能排的上号的盛大演出在这里上演。
想到这场演出的主办人位置上写的是自己的名字,卢向东便从心底里燃起一片战栗。
他终于做到了。
他热爱的拳击运动将在今晚,与这场令人震撼的演出一起走进每个普通朱山市民的心里,如果更成功一些,还有可能走向更远的地方。
而他自己的名字也必然会随着这场演出一起写进朱山市的历史,五天之后将要到来的千禧年,也会给这场演出带来更多的意义。
卢向东不得不佩服大城市里来的策划团队,是他们周全的策划让这一场原本单纯的体育竞技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同时,也让他尝到了更多商业方面的价值。
这个时候的卢向东,第一次开始在心底里盘算着是不是也要效仿着美国的模式,真正的做一些让拳击运动更加商业化的尝试。
同时他心里也清楚,商业化的第一步首先是要职业化,这涉及到整个拳击行业的理念转变以及大量的人员和资金投入才有可能做得到。
以目前的生态环境,想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可是卢向东却有着强烈的自信,相信自己在未来一定能够做得到。
都说万事开头难,他这不是已经算是迈出了第一步了吗。
今晚的比赛就是一个最好的开始。
按照策划组的筹备计划,决赛这一天启用双场地同步进行的模式,天气寒冷,比赛依旧放在市体育场的篮球馆里,这样连续在那里看了几天比赛的观众们不需要再重新去适应新的场地,运动员们也不用临时来调整状态应对室外的恶劣天气。
而中心广场的舞台则是为那些普通观众准备的,整个广场用隔离带圈住,临近舞台的位置则用移动钢护栏围起来,这就分为了内外场。
外场免费,内场则收取一定的费用,专为那些追星族准备。
在节目安排上,演出六点钟开始,进行到七点半之后,错开央视的新闻联播,大屏幕上接入电视信号,与朱山市地方台同步转播现场实况,比赛结束后,压轴明星出场表演余下的节目,同时,早安排好的大巴车将市委领导和运动员们一起从体育馆接到现场,进行最后的颁奖典礼。
所有的环节一环扣一环,动用的设备在朱山市是前所未有的,也正是因为搞得这么热闹,不仅这次体委新任主任会到现场,在去年高升到市里,分管文化体育方面的高市长也愿意来凑一凑这热闹,担任最终成年组冠军的颁奖嘉宾。
实际上,高主任听说全峰已经打进决赛,并且很有希望拿到最终的冠军,他是很希望给少年组去颁奖的,可是毕竟成年组的比赛才是重头戏,给他们颁奖的环节是整个大会最后衔接他讲话的一个部分,按照流程来说,他给成年组颁奖过后就会留在舞台上直接发言。
听了这样的安排他只得作罢,身居高位很多事身不由己,在这样的小细节上也能体现得出来。
这边舞台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筹备,与此同时,在篮球馆里选手们赛前最后的检录也在紧张地进行着。
由于这次少年组的比赛不分级别,也就不需要像正规比赛那样进行严格的称重,但是裁判组依旧需要掌握参赛选手在比赛前这几个小时的确切身体状况。
甚至说,他们此时对待赛前的检录比常规的称重仪式还要重视。
因为不分级别,就会导致不同重量级的选手在比赛中相遇,这要比执法正常的比赛难度大得多,稍一不甚,便会给运动员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而赛前对运动员的身体情况了解得越多,越有助于他们在场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当然,说是不需要通过称重来卡级别,但是测体重还是一个免不了的环节,这一步不是为了确认运动员是否具备参赛资格,而是在赛前掌握运动员的最新体重,以便做出赛程上的临时调整。
少年组的运动员不会因为超重而丧失资格,这就导致有些运动队钻规则的空子,让自己的队员临时增重来增加对抗性。
赛会及时作出了调整,同一轮次的选手同时做检录,然后将体重相近的选手重新分组对抗,这样既保护了运动员,也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
体重相距过大的比赛往往一边倒,对赛事的公平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重新在检录环节中加入称重的作用,其实也就算是一次赛前的临时分级,虽然给裁判组增加了不少工作,像前几天比赛密集的时候,检录现场可谓人山人海,比外面的观众席还热闹百倍,可终归收获的反馈还是好的。
到了今天,少年组仅有一场决赛要打,不像成年组分了四个级别都要分别称重,来到现场的人数反而成了少的那一方。
全峰在庞助教的陪同下测完了自己的体重,75公斤稍多一点,在同龄人来说已经算是重量级的人物,可是配合他168的身高,再加上一身紧实的肌肉,倒还让他看上去有些瘦弱似的。
全峰例行完公事,看着阿来独自一人在他离开之后站上了体重秤,正要转身离开,却迎面被一个女人拦住了,他抬头一看,居然是多日不见的王记者。
此时的王记者已和四年前那个初入职场,落魄得求着要当他的跟拍记者的那个小女生判若两人。
她一头干练的短发将她的面部轮廓修饰得有些锐利,整个人散发出一股强大的自信,恐怕再也做不出畏畏缩缩地躲在男生宿舍门外的模样了,不过她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攻击性却凸显得更加明显。
这一切都得益于全峰教她写的那篇文章,在全市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甚至连当时的一些官员都被她文章中犀利又略带稳重的言辞而震动,一开始,台里还因她擅自写文章发表而处罚她,当那篇文章带来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大,她的声音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时,台里又一改之前对她的态度,将她连升三级,乃至直接让她负责一个跟体育有关的栏目。
这一来,她还真就没法每天跟着全峰了。
不过那个时候两人的友谊已经建立起来,今天决赛,她难得亲自出来采访,一眼就看到了刚刚称重完毕的全峰,当下毫不顾忌地将他拦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