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代的诗人们燃起了心中的热血,有条件的人纷纷给自己倒上了一杯酒,就着这首诗一饮而尽。接着殷切无比的期待着萧盼盼再来一首。
萧盼盼满足了他们。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张辉瓒是谁?无数人自然一头雾水,但很显然应该是大人物。
“在经过上次会议的重新调整后,我军的发展越发扩大,从起义到当下,三年的时间里粉碎了敌人多次的会剿,军队规模也发展到了10万多人,在十余个省先后开辟了大小十多块根据地。”
一众皇帝听到这组数字心脏都不免骤停了一下。
“能有这样快速的进展不止是我方的正确领导和所有人的努力,也存在着一些客观原因。”
“当时天下正在军阀混战,各军阀之间打得不可开交,最后以南京方面的获胜告终,国家在名义上实现了统一。志得意满的J总统当即调集军力对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围剿。”
总算是来了。一些皇帝松了口气,这些人更愿意把自己代入到J总统的位置上去。
“这次的围剿和以往的会剿不同,不再是局部的行动,而是由J方面统一指挥。张辉瓒在这次围剿中,任前敌总指挥。”
哦~的确是大人物。古人们发出了感叹。
“这次围剿的兵力包括三个航空中队,十一个师,三个旅,共计约十万人。采取分进合击,并进长追的战法推进,即第一次围剿。”
第一次这个定义,外加上刚刚的那首诗,帝王将相们已经知道结局了。
“此时我军已经完成了一次整编,分为三个方面军,第一方面军下辖两个军团,一军团和三军团,一共四万人。Zhu军长任总司令,peng总任副总司令,老师任总政委。”
萧盼盼大致解释道,“总前委在会上通过了老师提出的作战方针,并以此写下了一副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快抄,这是兵法!”各时空的文化人们当即做出了反应,乱世的起义军兵们也纷纷开始抄起了答案。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老师抓住了张辉瓒推进到龙冈的战机。”
光幕上展现了龙冈的地形,群山环抱,中间则是狭长的盆地。看着这样的地形,所有懂军事的古人都知道,这人被抓是没跑了。
“在我军主力的围攻下,张辉瓒被活捉,两个旅共九千余人被消灭。”萧盼盼摊手,“接着就是敌军一连串的溃败,龙冈大捷后,敌军全线震惊,纷纷东撤,后续我军继续追击,扩大战果,最终共歼敌1.3万余人,J总统的第一次围剿失败。”
这样的结果让一些古人感到振奋,也让一些古人感到失望。
“第二年一月,组织中心开会,一些任命被调整,各路中心代表团被陆续派往根据地主持工作。在这期间,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和远东局玩弄政治手段,将自己信任的一些学生送上了重要位置。”
“共产国际是什么?”诸葛亮提问道。
萧盼盼想了想,这个组织有些复杂了,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于是大致解释道,“这是一个致力建设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组织。”
“你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我们国内这个组织的老师。而介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我们这一边的很多人都信奉共产国际的领导。”
古代的精英们懵了,这是什么操作?
“第一批到达根据地的是以x英为首的代表团,其在到任后成立了新的机构,以此为根据地最高机构,由其担任代理书记。为加强军事指挥,宣布撤销前敌委员会,成立新的军管机构,其兼任主席,老师,Zhu总任副主席。”
听到这一串的人事变动,各代的帝王将相们才找到了他们熟悉的感觉。
“同一时间,南京方面的J总统以其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开始对红一方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
是因为这次被追剿的吗?诸葛亮思考着。
“必须指出的是,南京方面并没有动用自己的嫡系部队,而是把之前参与军阀大战归附的军阀部队调了过来,参与这次围剿。”
这一手安排,让各时代的皇帝们也是感到十分亲切。
不过诸葛亮从萧盼盼的话里听出来了,这次对方肯定又败了。
“为了应对这次的围剿,x英主持召开了会议,认为敌军有二十万人,我军只有三万人,双方力量悬殊,所以主张撤离。”
“老师反对这样的主张,认为以根据地内的条件完全可以打破这次围剿,因此这次的会议也没有确定反围剿的方针。”
各时代的将军们无语了。他们不是无语双方的选择,而是不理解这种开会的模式。
“与此同时,何应钦方面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方式,在西起赣江,东至建宁的漫长战线上布置了一条弧形阵地,在这条八百里的战线上分三路推进,每推进一地便构筑防线。”
“在重兵压境的情况下,确定反围剿的战略方针已经是最迫在眉睫的事了。”
“x英等人仍然认为这样严密的包围难以打破,并抓住了上层指示中,为保全我军基本力量,遇必要时可以抛弃旧的与组织新的根据地,的这句话,主张把部队转移到根据地外去。”
“同时也有人主张分兵退敌,认为这样可以使敌人包围落空,同时实现目标转移,进而退敌。”
听到这的朱元璋觉得第一个方案如果执行会非常可惜,至于第二个方案,肯定是坚决不能用的。
“老师反对这两种主张,继续坚持依托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就地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但他的意见只得到了少数人的支持。”
“老师因此提出扩大会议范围的建议,吸收各军领导人共同商讨。因此,他的少数意见也变成了多数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