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江时,辛志远和他提了一个想法,他相中了一片很多年前县里招商引资来的家居广场,想要将项目盘下来,当作自己的孵化园。
颜卿回来后,发现那片广场里面隐情不少,不好办,咨询了好几个明白人,都说不好办,所以一直没回话。
“不好办,那里是不知道哪任县长从外地招商引资来的,结果盖到一半,开发商跑路,纪委公安等部门相继查封,最后又被银行保全,这么多年,纪委对这建筑一直没说法,各方也不好处置,所以才搁置了这么多年。”
“啊?这怎么办?我还不信了,这有钱还能花不出去?”
颜卿说的不是假话,这个烂尾楼确实官司缠身,能接连被查封冻结,说明从最开始,那里就是一个针对兰木县政府和老百姓的骗局。
政府为了让开发商快点拿地盖楼,地皮半送半卖,主动担保又是分期又是免息,还好预售出去的不是很多,大多都是建材市场的商户,这才没有造成多大声势。
按照他的计划,用一到两年时间将县城改造好,再用剩下的时间招商引资,弄来几个不大不小的企业,五年之内争取财税平衡,至于剩下的,就要走一步看一步。
颜卿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曹新平铁了心要在兰木县投资,人口不多,上限不高,环境不好。
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看他这个态度,颜卿决定和他开诚布公的聊一聊。
“这样吧,辛总有时间到兰木县,我们聊一聊,聊完以后如果你还想在这投资,我一定全力配合。”
“择日不如撞日,我就在冰城,下午就启程去兰木。”
挂断电话,颜卿挠挠头,最后只能听之任之,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意经,兰木县一定有对方看重的地方。
刘爱国今天前来,心情非常的忐忑,在向县政府的路上,不停地翻阅手中的汇报材料。
上个月差点被颜卿当场撤了,吓得他整整一个月没敢往县大院跑,不停地完善着关于小东家的帮扶计划。
皇天不负有心人,前天中午,经过他千辛万苦地不停打听,还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位小东父亲生前的工友,从这位工友的口中,他得到了一些内情,经过一天的考虑,终于在昨天决定将这个情况汇报给县长。
刘爱国悄悄溜进副主任办公室,看到房雨田正翻看笔记本,于是走了过去,将提前准备好的东西从拎包中拿了出来,顺手塞到房雨田鞋边。
“唉?老刘,你这是干什么?快拿走。”
“咱兄弟别客气,两条烟而已,不值什么钱,都是老乡办事时硬塞给我的,我这也算借花献佛。”
“呵呵,你看看你,这也就是县长今天心情不错,否则我可不敢收你的烟。”
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随着颜卿在兰木县逐渐站稳脚跟,房雨田的地位同样水涨船高。最近听说县长没秘书可用,不少人拎着大包小留将房雨田家门槛都要踏破了,就是为了争取这个临时身份。
还好颜卿有指示,说要房雨田代劳几天,否则房还真没有强有力的理由同时得罪这么多县里的实权人物。
“房主任给我把把关?看哪些能说,哪些不能在县长面前提?你看我这一个月一直忙贫困家庭的事,一直没时间到你这刷脸。”
见四下无人,房雨田用脚轻轻磕了一下黑色塑料口袋里的东西,然后压低声音:
“这几天领导心情不错,汇报时可以夸大一点,放心好了,有什么事我随时过去给你兜着,到底是什么事啊?这么神秘?还怕领导生气不成。”
“唉,一言难尽啊,只能说我听说过都气的直哆嗦,思来想去又不能对县长隐瞒,只能挑个好时间汇报。”
拿人手短,刚才听声音,这烟似乎价值不菲,于是房雨田就这么带着刘爱国走进颜卿的办公室。
“县长,爱国书记来了。”
宾主落座,房雨田主动开口:
“喝茶还是水?我推荐喝茶,县长从京城带回来的茶,闻起来老香了。”
颜卿很少听房雨田这么帮衬一个人,对他的态度心领神会。
“沏茶的活还是等国中回来再说,哪有主任给我们沏茶的道理,好了好了,先忙工作,有事我再叫你来。”
等房雨田出去,颜卿问道:
“有什么不好开口的事?兜这么大一个圈子,老房可很少这么帮人的,直接说吧。”
刘爱国唯唯诺诺地点头,从包里拿出材料,刚要照着念,就被颜卿伸手要了过去。
定睛一看,是关于街道对小东家庭帮扶情况,和他父亲生前死后的一些事。
刚开始看时,颜卿还算满意,现在学校放暑假,在街道和民政的大力帮扶下,小东目前在一家课外兴趣班上课,他母亲被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母子俩晚上会被人送回家。
“虽说治标不治本,但你们能有这份心,也对得起胸前别写的党徽,上次叫你们和民政研究长效机制,不知道研究的怎么样?”
“说实话吗领导?”
“屁话,虚的我用你说,二级单位不比你们讲的虚。”
“唉~没什么进展,如果光靠我们两家,那也不用干别的事了,整天就围着这项工作干。”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政府不管啥政策,最终都要落到街道社区乡镇去执行,如果被一项工作牵扯了太多精力,其他工作将无法开展。
“基层的难处我理解,今天不讲虚的,你想要什么权力,想用什么部门帮忙,给我列个表尽管告诉我,坏人都交给我来做。”
“我是这么想的,帮急帮弱不帮穷。”
颜卿来了兴趣,扶贫扶贫,现在不帮穷,那还脱什么贫。还好今天是颜卿坐在那里,要是齐暖阳之流,说不定就要轰刘爱国出去了。
“看来你有自己的想法,说说听听。”
“县长,您也在乡镇农村干过,许多人穷不是没有道理的,整天懒塌塌,游手好闲偷鸡摸狗,啥正事不干,就知道到处要钱,您说,这种人,咱们有必要帮吗?三百亿养个狼崽子的故事,在七十年代可真实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