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我无大碍,倒是你脚上的伤可是不能再拖了...”谢知韫眉头紧蹙。
“朕抱你回屋里。”沈意玄的语气像是命令,也像是担忧。 ”沈意玄,放过他吧。
“清河摇头看他,一副他不答应,自己就不愿听他的话,接受治疗。
\"放心,朕既是答应了你,便不会食言。\"沈意玄怒瞪了谢知韫一眼,虽有些气愤,更是担心她的身子,最后还是松了牙关,背过身去。
“来人,唤太医。”沈意玄顾不得自己身上的疼痛,催促着底下人传唤太医。
沈意玄的体力只能支撑到自己的榻上,为了不露出破绽,三步并做两步走,直至将她还能缓缓放于榻上。
“我在靖州落难时,是谢知韫三番两次救的我。我们之间,不是你想的那样。”清河低声道。
“嗯,我信。”沈意玄只回了这一句。 无论沈意玄心里有再多的委屈,只要她肯同自己说话,哪怕就是骗自己的,他也信。
其实他很好哄的,只要清河愿意回头看他一眼,他就心满意足了,清河知会了谢知韫,让他先下去。
军医来时,例行号脉,看了看清河身上的伤口。
“答应我,在你未好之前,不要乱跑了。”沈意玄几乎是哀求的语气。
“可是,我听嬷嬷说,你明日会去城中施粥,带上我一起可好?”清河想要同他一起去城中赈灾。
“不行。你可是忘了,他们是怎么对你了?”沈意玄把心一横,直接拒绝了她。城中那么乱,他不敢保证当真出了事,自己能保护好她。
在靖州百姓未曾被教化之前,他是不放心让清河置于陷境。
清河迟疑了一下,仔细想想,百姓们不过是受了王叔的蛊惑,到底是自己的子民,他们也是受害人,倘若真的对他们不管不顾,她心里的那关,始终过不去:
“沈意玄,我虽不是什么好人。但也清楚,手执利剑之人,剑锋所指的从来都不是弱者。靖州百姓也是受人蒙蔽,他们也是受害者。倘若我都不站在他们跟前,他们又怎会相信北冥?怎么去相信你?”
“可我担心你。”沈意玄虽然理解她,知道她心里有百姓,可自己是真的担心她。
“沈意玄。我没有办法看着他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我相信,倘若是你,也会理解我的做法的。”清河始终相信,人心肉长,总有一天,百姓会接受自己,还有沈意玄的。 沈意玄从她眸子里捕捉到了一些异样的情愫。
最终还是拗不过她,任她跟着自己。为了清河的安全,他不惜让谢知韫行。多一个人,清河便的安全,便能多一份保障。
晚膳后。
沈意玄匆匆忙忙地唤来了徐怀瑾;他有事情要要托付于徐怀瑾。
“微臣,参见陛下。”白袍小将伏地行跪拜礼。
“徐卿快快请起!”沈意玄抬了抬手,允他起身。
“陛下深夜召微臣前来,所为何事?”徐怀瑾暗暗打个哈欠;此时正是好眠时。
“这段时间,徐卿在靖州城忙前忙后的,实在是辛苦。”沈意玄单手叩击在案桌上。
“陛下,此乃微臣分内之事。只是,靖州百姓始终有人敌视我军,在暗中闹事。”徐怀瑾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摇头。
陛下深夜召见自己,又提起安置靖州之事,看来是想知道靖州的近况罢。
“徐卿寥寥数语,让朕痛心疾首。不过他们恨朕,也是情理之中的。回顾此番南巡,一路所见,仍是有诸多民间疾苦。是以夜不能寐;忽略民生大计,实是朕的错。”沈意玄仰天叹了一口气。
如今百姓因无庇护所,而致流离失所,这都是自己的错,在沈意玄心里内疚不已;他不敢奢求百姓的原谅。
见到百姓受苦受难,尤其前些时候靖西旱灾,看到百姓民不聊生;他只得暗暗督促自己,如今虽身在靖州,大计绝不能落下。
“徐卿,设棚施粥一事,可进展得如何?”沈意玄把身边的酒给了他。
“一切正常。只是,我夜里回来路过集市时,瞧见了街上多了许多百姓,穿着打扮皆不似靖州人。”徐怀瑾接过他手中的酒,随即闷了一口。顺势披露出心里疑惑来。不知为何,他总有些担心。
沈意玄闻言,脑海中闪现出一个画面。北冥史书上曾记载过,始帝在位期间,曾发生过大规模旱灾,各州官员忙于救灾,却疏于管教百姓;以至于流民四窜,更有百姓扮作假难民而到粮缺之地蹭吃闹事;引起社会恐慌。
他不想以最大的恶意去揣度靖州百姓,可先祖记载确实存在,他不得不做好防范,未雨绸缪以备不时之需。
“怀瑾,帮朕一个小忙。”沈意玄看出了他的言下之意;有个任务,需要他去完成。
“只要能替陛下解忧,微臣万死不辞。”白袍小将眼含热泪,言辞决绝。
莫说小忙,只要陛下吩咐,便是上刀山下火海的他都在所不惜。
沈意玄放下手中的酒樽:“怀瑾,研墨。”
“ 是。”白袍小将不敢耽误,快步行至陛下身边。
顷刻间,沈意玄手上的毛笔,在绢布上洋洋洒洒的挥舞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先皇不道,擅动干戈,虐害万姓,屡兴大兵而祸害靖州。
后有沐昭蒙蔽百姓,私购兵火,意图讨伐北冥,险些挑起两地纷乱;朕敕大将军率师控遏,扫除障碍;幸沐昭死前悔过,而不至酿成大祸。
属朕不德而致子民于水火境地,固不足言。今天灾人祸,震惊朕躬,治有大亏,咎至于此。
朕立志以仁为本,民若有坦言者,无有所隐,则封赏之典。择日起,减膳撤乐,以青衣从事,与民同住,以示朕心。另,在靖州开仓赈济一月,修葺房屋。】
“接下之事便要劳烦徐卿了,着人贴在城中显眼处,务必贯彻百姓。”纸上笔墨未干,沈意玄小心翼翼地将自己书写好的诏书,递给徐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