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平阳想起了自己在高中时的梦想,曾经也渴望着走进大学的殿堂,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可是初寒妞的出现,就像一道绚丽的彩虹,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房间,郝平阳早早地起了床。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睛里透着坚定。他决定按照母亲的建议去做。
他来到初寒妞的办公室,想要说出他的决定。
“平阳,你来得正好,我正想找你商量一下卖场促销活动的事。”初寒妞兴奋地说。
郝平阳看着初寒妞充满活力的样子,心里一阵刺痛。他深吸了一口气说:“嗯……寒妞,我想和你说个事。”
初寒妞似乎察觉到了郝平阳的异常,她的笑容立马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疑惑:“平阳,怎么了?你有话要说?”
郝平阳不敢直视初寒妞的眼睛,他低下头说:“寒妞,我想我不能在这卖场任职了。我打算回学校重读,参加高考。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可能很突然,但是我想了很久,我不能放弃学业深造。”
初寒妞瞪大了眼睛,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失望:“平阳,你怎么会这样呢?我们不是说好一起把这个卖场做起来吗?而且你也知道我对你的感情,你就这么轻易地放弃我们的未来了吗?”
郝平阳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他艰难地说:“寒妞,我也很痛苦。但是我妈说的对,我不能因为早恋就放弃我的前程。我还年轻,我想有更多的机会。”
初寒妞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愤怒地说:“郝平阳,那你去追求你前程吧!”
郝平阳无言以对,他只能默默地站在那里。
初寒妞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好,郝平阳,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也不勉强你。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后悔今天的决定。”
说完,初寒妞摆摆手,示意郝平阳可以走了,因为初寒妞做任何事都不迁就,即便在感情问题上也是。
针对郝平阳要去复读高考,初寒妞心理上也很快接受,人各有志,他说的也在理,将来没有个学历,耽误的是后半生,尽管她没有提到“分手”,事实上已经宣告他们的恋友关系从此终结。
交往时间短,情感还没有到难舍难分的程度,不过接触略微频繁而已,难免顾自惋惜,这是初寒妞的感觉,而郝平阳未必。
针对郝平阳的离去,初寒妞显得很洒脱,倘若他被任命的不是职居二位的官衔,他还会淡然放弃吗?
这个时候,说再多都是多余,郝平阳也不是可以陪伴自己终生的人,重读备考并不是他可以选择的唯一抉择,而有一份踏实的工作远比一个学历更掷地有声和实用。
初寒妞没有挽留,她心已定,多言都是浪费,剩下可以用来赠与郝平阳的就只有祝愿,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是初寒妞在邂逅启念道长的立命新信条。
送别之宴请送出,被郝平阳回绝,这个饭他是吃不下的,抹不如婉拒来的更体面,在初寒妞,也算做到了有情有义,不卑不亢。
灵念驱使,初寒妞微信了启念道长。
@启念,“道长,我的男友郝平阳离开我了,这算不算大事件?”
@借我一缕阳光,“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他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你们没有姻缘之份。”
@启动,“道长,一个人进高等学府深造真的很重要吗?”
@借我一缕阳光,“你言即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个说法自有其道理,但命运的改变,绝非仅有知识一种途径,苦干同样可以,走的路径不同,抵达的终点只有一个——成功,知识未必不能自学,你细品,心灵就变得开悟,不要被情感所扰,谋划好的事就坚定不移地做下去,会有好的结果的,福生无量天尊!”
@启念,“道长仙福永享!来日再叙!”
来回在办公室踱步,轻声吟唱《拉萨细雨》,情感真切,唱着唱着,两行伤情泪顺脸颊流淌而下,真是对郝平阳存有的最后一点不舍,被她用纯真的泪水送走。
地上立了一块静慧师太委托启念道长捎给初寒妞的匾牌,始终没顾得上打开看看,闲来无事,她的兴致来了,拿起放到桌上,拆开外包装。
一块油光锃亮的匾牌闪亮呈现,上刻四个大字:天官赐运。看到这一刻,初寒妞泪目了,来自师太的祝福,远比重金更昂贵。
细细端详,越来越心潮澎湃,来到新卖场临时办公室,找来贺亮,让他给挂到墙上,位置就在初寒妞座位对面的墙上。
看着心里好舒服,这份礼物太重,不在东西本身,而在其背后的用心,初寒妞坐回到位置上,微信静慧师太。
@静慧,“师太,你好,东西收到,不过耽误了几天,今天才打开看,惊艳到我,挂于墙上,时时仰慕祈福,万分感谢!”
@借我一缕阳光,“寒妞姑娘客气,老衲以为启念尚未到你处,日有惦怀,不知此物合你意否?”
@静慧,“师太大人,我视贵物如宝物,希其能运光普照,受益终生。”
@借我一缕阳光,“过几日我与妙音师太下山,想去你处拜访,不知会不会误到你做正事?”
@静慧,“师太大人,恭候光临,必当好生款待。”
结束微信,兴奋之致难以言表,便下意识地点上一支烟卷,云雾中惬意非凡,随即给方俊娟打了电话,意与其分享喜悦。
方俊娟:“我没在公司,在后山村肉食作坊,下午杀了一头二代散养笨猪,今晚过来吃杀猪菜吧,我请师傅做。”
初寒妞:“你按十五人准备吧,我码码人,就在肉食作坊食堂吃吧,五点半到。”
方俊娟:“就喝咱村酒作坊的小烧咋样?”
初寒妞:“可以,再弄点啤酒和饮料,愿意喝啥喝啥,主食酸菜馅饺子,你让帅晓聪找几个人先备上,开席时一齐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