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这个词汇背后隐藏着无尽的谋划与筹算。
它绝非仅仅是嘴巴一张、一声令下便能即刻爆发的简单行为,而是涉及到大规模的人员调配以及至关重要的粮草运输等诸多繁杂事务。
上将军孙念在接获楚王熊章的诏命后,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马不停蹄地赶回大将军府内,迅速召集起一众参谋们,准备展开一场紧张激烈的战略推演。
此乃庙算之道。
在宽敞明亮的大将军府大厅里摆放着一张巨大的案几,上面铺展着一幅详细的军事舆图。
在舆图四周,聚集着十几个年龄约摸三十多岁的年轻男子。
这些人或站或蹲,围绕着那幅偌大的舆图,个个神情专注,正热火朝天地各抒己见,彼此间的争论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孙武与孙念两人相对而坐,孙武微微眯起双眼,将视线从那群热烈讨论的参谋身上收回,转而投向坐在对面的族弟孙念。
孙武轻轻地捋着自己下巴那一把白花花的胡须,微笑着开口问道:“此次你要奉命攻伐陈郑两国,不知贤弟心中是否已经有了成熟的计策?”
听到自己兄长的话语,孙念缓缓地收回了那正在四处观察的目光,然后慢慢地转过脑袋,视线稳稳地落在了眼前这位已然白发苍苍的孙武身上。
尽管岁月无情地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可那双眼睛却依旧炯炯有神,透露出历经沧桑后仍然风采依旧。
孙念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开口道:
“王上心怀鲸吞天下之大志,此等雄心壮志实乃令人钦佩。弟自知不擅长谋略政务之道,不过在军事方面嘛,兴许还算是积累了一些浅薄的经验。
三年之前,我们楚国一举将强大的齐国分割成了两半,自此之后,在北方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真正能够与楚国正面交锋、一较高下的势力,恐怕就只有晋国了。
至于陈国和郑国这两个国家,虽说它们的整体实力远远比不上楚国和晋国这般强大,但在众多诸侯国当中,也绝对算不上弱小。
当年,我们楚国尚需借助陈国和郑国的地理位置和力量,来抵御来自齐国和晋国的压力。
可是时过境迁,如今还是因为这陈郑两国所处之地乃是中原的关键要冲,反倒变成了我们楚国全力向北推进的巨大阻碍。
正因如此,平日里对于这陈、郑两国的局势动态,小弟我心中倒是颇有几分见解和思考。
今天正好借此机会说与兄长您听听,也好烦请兄长帮弟弟我仔细审视一番,看看其中是否存在疏漏或者不足之处。”
“你在楚国担任上将军已经有二十余年,战功赫赫,在为兄看来,用兵一途,你已经远胜为兄了”,孙武看着孙念,脸上带着笑意说道。
“我认为,此次若要攻灭陈、郑这两个国家,于我们楚国而言有着三大优势。
首先,我们楚国兵强马壮,反观那陈郑两国,其实力与我国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此为一胜。
其次呢,现今楚国和晋国均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役,天下皆知,正因如此,无论是陈郑两国还是晋国,恐怕都难以料到我们会率先袭击陈、郑而非直接与晋交锋,此为二胜。
最后一点,陈、郑两国向来仗着自己是楚国同盟之国的身份,笃定楚国因顾及盟约而不会轻易向他们发起攻击。虽说陈郑对楚国多少有些防备之心,可终究未能做到万全之备,此乃三胜。
有此三胜加持,只要我方谋划得当,定能赶在晋国回过神来之前,一举将陈郑这两个国家彻底剿灭!”
孙念面带微笑,胸有成竹地朝着孙武竖起了三根指头,并侃侃而谈道。
孙武听完孙念所阐述的这番三胜之论后,瞬间洞悉了他心中所想,不禁脱口而出:“照这么看来,莫非你是想要采用长途奔袭这样的策略吗?”
“兄长果然还是这般目光如炬啊!仿佛能洞察一切,一眼就能够看穿小弟我的心思和意图。”孙念面带微笑地说道,言语之间流露出对兄长的钦佩之情。
紧接着,他稍作停顿后又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郑国与陈国这两个地方,地势相对较为平缓,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马平川、毫无阻碍。
这种地形对于我们而言极为有利,如果能够充分发挥骑兵部队强大的机动性优势,迅速出击,便可轻易地将陈郑两国各个城池之间的联系切断。
与此同时,再派遣军队截断他们的粮食运输通道,使其陷入粮草短缺的困境之中。待完成这些部署之后,我们便可出动精锐的步兵军团,长驱直入,直接攻打陈国和郑国的都城。
这样一来,陈郑两国必然会乱成一团散沙,失去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的能力,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即便是实力强大的晋国想要前来救援,恐怕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为时已晚!”
孙武静静地聆听着孙念详细而周全的用兵方略,始终面带着淡淡的笑容,但却并未发表任何评价或意见。
随后只见他微微转头,朝着那群正在激烈争论、吵闹不休的参谋们轻轻努了努嘴,然后饶有兴致地开口问道:
“既然贤弟你心中已然笃定了如此精妙的战略规划,那么为何还要任由他们在那里反复推演讨论呢?”
孙念听到孙武的话,目光也在那些年轻的参谋们身上扫了一眼,笑着说道:“这些人年轻,聪明且有谋略,心气还高,这次我想打算挑几个随军出征,让他们历练历练,在这殿堂之内,可成不了一方大将”。
“弟的目光看得长远,这是要为国选材啊”,孙武笑着说道。
“王上以国士待我,我自当用余生待之”,孙念一脸认真的说道。
对于孙念的决心,孙武从来没有质疑过。
当年,他孙武自己曾经也想诚心侍奉吴王阖闾,但阖闾终究未能诚心对待孙武。
“孙兴在这大将军参谋司已经当了好多年的参谋了,这次要不要让他跟我在外面历练历练?”,就在孙武失神之际,孙念的声音又在其耳边响起。
“兴儿?”,孙武闻言先是愣了愣,而后摇着头说道:
“为兄以残年之身入楚,对楚国没有半分功绩,幸得大王胸怀宽广,而今我长子孙恪位居镇南将军,驻守扬州,次子孙明,乃是援齐军的主将,我孙武一系在楚国已经足够显赫,实在不该再得寸进尺,而且兴儿资质愚鲁,留在身边照料,正好合适”。
“兄长说得是”,孙念对于孙武的打算早就有所预料。
他们孙氏在楚国军队之中占据了不少的份量,应该有所收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