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高传龙收到了李编辑的微信信息:“高先生!我明天下午到县城做一场演讲,演讲结束后去你那里坐坐,在家吗?”
高传龙连忙回复道:“在!”
李编辑又回复道:“不用准备我的晚饭,我在主办方这里吃过饭才过去。”
高传龙回复道:“收到!”
高传龙把李编辑傍晚要来的消息告诉林婉儿。
林婉儿闻言,高兴地建议道:“老高!虽然李编辑没来吃饭,但我们也要准备一些水果吧!”
“对啊!”高传龙赞同道,“还是婉儿想得周到!”
吃过晚饭后,大概6点左右,李编辑如约而至。
高传龙和林婉儿热情迎接李编辑进屋。
很快,三人在客厅沙发上落坐。
林婉儿指了指茶几上的果盘,微笑道:“李老师,饭后水果。”
李编辑毫不客气地拿起几个洗好的小西红柿送入嘴里。
林婉儿好奇道:“李老师!听老高说,你今天来县城做演讲,什么演讲啊?”
李编辑吃完手中小西红柿,扶了扶金丝眼镜后道:“我今天演讲的内容是《银发经济和回忆录》。”
高传龙和林婉儿闻言,都是一脸懵圈。
李编辑继续道:“说白了就是给老人家代写回忆录,给公司拓展业务的。”
林婉儿担忧道:“李老师,你不做编辑呢?改行写回忆录?”
“没有改行!”李编辑澄清道,“林小姐误会了!我是和两个写手一起过来的。”
高传龙插话道:“两个写手呢?”
李编辑回道:“他们还在主办方那边接受业务咨询,等下会打我电话。”
林婉儿建议道:“李老师,等下叫他们也过来……”
她说了一半,停止了。
原来是高传龙朝她轻轻摇了摇头。
高传龙不喜欢陌生人来到A栋305。
李编辑认真道:“那不用了!我知道你们七点就要开始码字,不打扰了!”
高传龙抢先道:“多谢李编辑的理解!”
李编辑朝高传龙点了点头。
林婉儿好奇道:“李老师,写回忆录赚钱吗?”
李编辑回道:“为老年人代写回忆录,平均每本2万到3万元,最高可达5万元!”
“哇!”林婉儿惊叹道,“李老师,我可以写回忆录吗?”
“这……”李编辑看向了高传龙。
高传龙意味深长道:“写一本回忆录大概多少字?需要多长时间?”
李编辑回道:“一般情况下5万到10万字左右,而平均每本回忆录从接洽客户到完成交稿,通常需要2到3个月时间。其实代写回忆录的门槛并不低。”
高传龙追问道:“此话怎讲?”
李编辑侃侃而谈:“接下来我就说说我带来的两个写手——白松和柚子的情况。
他们俩都是文字创作的老手了。
他们是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开始,一点一滴地积累起自己的写作事业。
随着名声在外,客户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这都要归功于线下的好口碑和线上自媒体账号的运营。
虽然写回忆录不是每个人的必需品,但那些真的想写的人,往往成交率特别高。
柚子说:‘代写自传这行,需求其实一直都在。很多老人心里都藏着写自传的小梦想,还有的子女想送父母一本自传当礼物。而且啊,我发现客户们对文笔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
大家心里对‘回忆录’的期待其实很简单:采访者说说心里话,写手帮忙记下来,文字嘛,家常话就挺好,不用太文学范儿。
可能因为这样,看起来门槛不高,谁都能试试。
所以网上经常有‘靠写回忆录发家致富’的帖子满天飞。
虽然这些回忆录不是正式出版的书,但交给客户时都是一本本印刷精美的小册子,或者是可以直接打印的电子书。
对于写手来说,从接单、采访、写作到排版设计,都得一个人搞定,这活儿可不轻松。
柚子刚开始干这行时也挺迷茫的,想报班都没地方报,只能自学成才。
她看了好多大学中文系的写作资料,还研究了好多名人的自传,比如松下幸之助的,连电视剧《阿信》都看了,就为了学学里面的故事是怎么讲的。
白松呢,他写回忆录可不仅仅是完成任务那么简单。
他把每次采访和写作都当成是收集素材的好机会,特别重视和采访对象的深入交流。
他做的每一本回忆录都是为客户量身打造的。
因为有编辑的工作经验,合同啊、项目进度啊这些事儿他都不愁。
难的是怎么让客户,也就是他说的‘委托人’,信任他,愿意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他听。
白松写一本5万字左右的回忆录,大概要花三个月,最长不会超过半年,而且她手里总是有好几个项目一起进行。
为了赢得客户的信任,特别是老年客户的,他更喜欢第一次见面就聊,面对面的交流让客户更放心。
后面的电话采访也就顺利多了。
白松坚持不用AI写作,因为他觉得和客户交心,客户是能感受到的。
客户满意了,自然就会介绍朋友来找他。
白松现在在城区,考虑到时间成本,太远的客户,哪怕对方愿意出差旅费,他也不接。
而且,他也不接那种年轻人想给去世亲人写传记的单子。
因为不能亲自交流,只靠资料或别人转述,写起来太难,也写不出真实生动的故事。
为了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白松经常去城区的高端养老机构走访。
他说,我国人普遍含蓄,老年人更是不好意思说自己的辉煌过去。
所以他想了解老年人心里怎么想,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把服务做得更好。
这些走访让他明白,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倾听和陪伴,而不是追求故事写得多么完美。”
高传龙追问道:“那这回忆录的市场饱和了吗?”
李编辑喝了一口茶几上的茶水,继续道:“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白松就说了,以后回忆录说不定能跟婚纱摄影似的,火得一塌糊涂。
想想以前,能拍婚纱照的多稀罕啊!
现在呢,新婚小两口挑婚纱照的机构和风格,挑得眼花缭乱,这在过去哪儿能想到啊。
白松还说了,回忆录和婚纱摄影有三点挺像的:
都是独一份儿的,没法复制;
都能让人在朋友圈里秀一秀,心里美滋滋的;
还都是人生大事儿的一种纪念,退休了写本回忆录,跟结婚时拍婚纱照一样自然。
上个月,有一家代写公司,头一回参加了某地区的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成了展会上独一份儿的回忆录代写摊位。
你猜怎么着?3天时间,他们就接到了100多个订单和合作邀请。
这事儿让我们更加确信,回忆录不光是门生意,还能当块敲门砖,敲开养老产业的大门。
比如说,跟养老院联手,给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们提供记忆疗愈服务,帮他们留住美好回忆;
老人们的回忆录里,不光有自己的故事,还有时代的影子,现成的剧本素材啊;
再比如,跟地产商或者高端养老机构合作,搞个老年人主题乐园,也挺有搞头的。
林小姐,你确定要写回忆录吗?”
林婉儿看了一眼高传龙,犹豫道:“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