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崇每次都得拖到八月份,今年因为着急走,提前了一些。
她一共养了八箱蜜蜂,今年刚移到庄子里,所以产量有些低,平均每箱只产了十五斤蜜。
每斤二百三十文,共卖了二十七两银子。
这样来看,养蜜蜂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暴利了,那日苏和恩和今年应该狠赚了一笔银子。
不过和梁崇的单打独斗不同,那日苏他们两人合作,得到的钱就得两个人分。
山里的蜜源并不是无限的,蜂群也不是想养多少就养多少,得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适当调整。
综合下来,每人一年赚个一百两应该顶天了。
除了蜜蜂,还有六年前种下去的那两亩黄精也可以收了。
当时种的时候,每亩种了一千五百株,剩了半亩留做种子,另外那一亩半都被梁崇挖了上来,差不多每亩有两千斤,一亩半就是三千斤。
体量比较大,没多少医馆吃得下,全部卖给回春堂的话,批发价是八文钱一斤,卖了二十四两银子。
平均下来,一亩林地每年能赚二两六钱银子,虽然不多,但林地的产出本来就低,也不能拿来种一些口粮作物,种药材起码能看到收获。
就是回本的周期太长,一种就是六年,一般人等不起,也缺乏长期投资的意识。
此外,梁崇今年一共种了十二亩甜菜,用了官府推广的肥料之后,产量很是不错。
每亩地能收四千五百斤,每亩田能收五千斤。
虽然官府的收购价是一文钱一斤,但架不住量大,全部卖出去后,一共获得五十七两银子。
梁崇带工人拉去收购点时,收购点的负责人都诧异了一下,因为甜菜只推广了一年多,很多人暂时还看不到前景,不敢多种,或者没有梁崇这种大批量种植的魄力。
一般都是家里有很多田地、可以使劲造作的乡绅,或者眼光老辣的商人才会种这么多。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梁崇就赚了一百多两银子,比前几年一文一文的攒快多了。
但高收入的原因,其实一方面是前几年种的药材刚好到了成熟期,另一方面,庄子的收入占了大头。
有个定律是从零到一很难,但从一到二却很容易。
想要一穷二白的积累起家,真的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但一旦有了土地和房子等资产支撑之后,做什么都不必束手束脚的了。
投资虽然大,但收益也是丰厚的。
大部分人都是赚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之后,才开始慢慢发迹。
但第一桶金什么时候能赚到,就说不准了。
很多人其实不缺赚钱的头脑,只是承担不起试错的成本。
梁崇还算幸运,有系统辅助,又赶上了新任知府的好政策,最重要的是,自己足够努力,现在也算是完成了初步资金的积累。
后面赚钱的速度可以预料,绝对会比前几年快上许多。
谢湍意看到梁崇短时间内就赚了这么多钱,还调侃她初具地主的雏形。
一共是一百七十八两,虽说穷家富路,但梁崇照旧还是在家中藏下了二十两银子,就怕她俩把身上的钱全都用完了,后面回来的时候,还能用这钱抵一下税。
屋子也要请人看着,不过银子藏好之后,家里也没放什么值钱的东西,请萨仁大婶偶尔过来看看就行。
还给萨仁大婶留了五两银子,梁崇要是没有及时赶回来的话,收水稻、豆子、玉米时,就请她帮忙找几个工人一起干。
刘桂花和李漂来夫妻俩的工钱也提前结了一些。
一番安排以后,一百七十八两银子就只剩下一百五十两了。
不过对于两人来说,揣一百五十两银子去一趟达州,预算已经很是充裕。
但就在谢湍意要去城中问问看,最近有没有大型的商队要去达州,想要跟他们一起过去的时候,乌恩奇忽然回来了。
这次回来是带着好消息回来的。
原来,乌恩奇前期找销路时,很是费了些时间。
豆油和酱油还好,黄豆这种东西暂时还只在营州有大批量的产出,其他地方虽然传去了些,但还没有形成规模。
豆油这种清亮的油,非常受雍州百姓的欢迎。
其他的各种山货,包括动物皮毛、毡布、狍角帽、鹿皮靴等,也是营州特有的。
像他们这样跑长途的、从营州过去的商队比较少,在市场上很难看到这些东西,乌恩奇他们算是误打误撞的填补了市场的空缺,也不愁卖。
但羊肚菌就不同了,这东西不单单只有营州有,在大业朝的各地都有分布。
尤其乌恩奇拿过去的时候,是四五月份,正值羊肚菌大量上市的时间,商队没有门路,能找到的都是普通的客户。
但这种肉眼可见的能买羊肚菌的客户,早就被别人定下了,根本轮不到他们。
达官显贵的门又进不去。
乌恩奇一口气拿了八亩的量,放在市场上零卖,一天也卖不了多少。
等豆油还有各种山货全部卖完,乌恩奇几人又在雍州停留了一段时间,四处奔走找销路,嘴角都急起了燎泡。
但还是毫无办法,只能做好悻悻打道回府的准备。
谁料回营州的前几天,正好遇到了卖货的契机。
雍州和达州一样,五湖四海各种文化交相混杂,百姓的娱乐生活非常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