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国,兴瑞二年10月。
在完全掌握消化了大宋土地和人口后,李凌在国相虞允文的支持下,开始对原大宋进行彻底改制。
史称兴瑞改制。
兴瑞改制遵循晋王留下的遗言,对大宋政治和经济进行改革。
具体而言,在朝堂机构上,实行军政分离,在大宋东西两府基础上,将东府改制为国情院,西府枢密院则改制为军情院。
中央机构方面具体进行三方面的优化:
● 行政权优化:在中央,进一步明确三省(中书、门下、尚书)的职责。
强化中书省的决策参谋功能,门下省对决策的审核监督作用,尚书省高效执行政策。例如,让中书省集中一批有学识、有经验的官员,进行充分的政策调研后再拟定方案。
● 军事改革:改革枢密院的军事指挥体制,加强文官与武将在军事决策中的沟通协作。比如设立军事参谋小组,成员包括有军事经验的文官和武将,共同制定战略战术,改变以往以文制武导致的兵将分离等问题。
● 财政整合: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在财政管理上更加集中统筹。建立统一的财政信息系统,提高财政收支的透明度,避免各部门财政混乱。
此举是针对大宋原来体制一职多官所改。
在选官制度方面则在选拔标准和官员培训体系上着力改变。
● 选拔标准多元化:科举制度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实际治理能力的考查,除了经义之外,增加策论、律法等实用性科目的比重,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进入官僚体系。
● 官员培训体系建立:对于新科进士和新上任官员,设立专门的培训学校或者机构,让他们学习行政管理、财政、律法等实际政务知识,提升官员综合素质。
此举针对人浮于事的大宋用人进行改革。
对军事体制方面,则进行如下改制:
兵制改革
● 招募与训练:改革招募制度。
不仅要招募流民等人群,更要注重从有稳定职业和家庭背景的人群中选拔兵源,以此提高军队忠诚度。
同时,建立标准化的军事训练体系,像现代军队一样划分不同的训练科目,如体能训练、武器操作训练、战术配合训练等,且定期考核,确保士兵军事素质过硬。
● 兵源管理:建立详细的士兵档案,记录士兵的基本信息、军事技能、奖惩情况等,便于军队管理和人才选拔。
对于伤残或退役士兵,设立专门的安置机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和生活保障,解决士兵后顾之忧。
军事指挥体系改革
● 文臣武将关系调整:改变宋朝“以文制武”的僵化模式,建立文臣武将共同参与的军事决策机制。
在重要军事行动中,文臣提供战略规划、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建议,武将凭借军事经验负责具体的作战指挥,双方相互协作、相互监督。
● 指挥层级简化:减少军事指挥的中间层级,让将领的命令能够更直接地下达给士兵。
例如,建立军区制度,每个军区设立一名最高指挥官,直接管理区内的军队,遇到战事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指挥作战。
军事装备与后勤改革
● 装备更新与研发:在长安武备司基础上增加火器,后勤保障的设备更新与研发。
除了改进传统的弓弩、盔甲等装备外,还要注重火器的研发与应用。如在边境地区设立火器制造工坊,批量生产火药武器用于边防。
● 后勤保障优化: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包括粮草运输、装备维修等。
利用运河等交通网络,设立专门的粮草运输队伍,确保军队粮草供应的稳定性。
同时,在军队中培养专业的装备维修人员,在战场上能够及时修复损坏的武器装备。
兴瑞改制中,防止各道军事将领拥兵自重,造反,将彻底执行王安中所执行过的更戍法。
调整轮换频率与范围
● 合理设定轮换周期:摒弃频繁轮换,依据军队任务与驻地情况定周期。
如边境驻军,因防御形势复杂,可3 - 5年轮换一次,让兵将有时间磨合,熟悉边境地形与敌情。
内地治安部队,轮换周期可稍短,1 - 2年,既能维持治安,又能避免将领久任生弊。
● 灵活划定轮换范围:改变全国大范围无序调动,根据地缘与战略需求划分区域。
如将大宋边境划分为若干防御区,区内军队在相邻驻地或防御要点间轮换,既保证对特定区域的军事熟悉度,又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兵将分离。
改进兵将结合方式
● 保留骨干力量:每次轮换时,保留部分经验丰富的军官与士兵骨干。
新到部队的将领能通过这些骨干了解部队特点与过往作战情况,新兵也能快速融入部队,传承作战经验与团队精神。
● 建立兵将储备联系:建立兵将信息储备库,记录将领与士兵专长、作战经历等。
当有新的军事任务,根据任务需求,从储备库中挑选合适将领与士兵组合,使兵将在任务前就有一定了解与默契。
配套制度建设
● 完善考核激励:建立全面考核体系,不仅考察士兵作战技能,也考量将领训练与指挥能力。
设立奖励机制,对在训练与作战中表现出色的兵将团队给予物质与荣誉奖励,激励兵将协作提升战斗力。
● 加强军事教育:设立军事院校,定期对兵将进行培训,讲授军事理论、战术技巧与协同作战知识。
同时,组织不同驻地兵将交流学习,分享作战经验与轮换适应心得,提高整体军事素养。
兴瑞改制另一个特别特点是重点培养水师。
具体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船只建造
? 设计改进:加大对水师战船的设计研究投入,根据不同作战需求设计多种船型。
例如,建造用于远洋作战的大型楼船,这种船可在多层甲板上布置众多士兵和武器装备,增强远洋攻击和防御能力;
同时制造轻便灵活的蒙冲、走舸,用于近海突袭和侦察,其速度快、机动性强,便于在狭窄的水域作战。
? 技术革新:积极引入先进的造船技术,如改进船只的龙骨结构,使船身更加坚固稳定,能够抵御海上风浪;
在船板连接上,采用更牢固的榫卯技术或铁钉钉合技术,防止海水渗入;
学习当时周边国家或海上民族的造船工艺,提升大宋水师战船的质量。
? 材料优化:寻找优质的造船材料,建立专门的木材供应渠道,确保造船木材的质量和数量。
例如,选用质地坚硬、抗腐蚀性强的木材用于船体制造;同时,探索使用铁、铜等金属材料加固关键部位,如船头、船尾和船舷,增强船只的抗击打能力。
人员招募与训练
? 拓宽招募渠道:水师人员的招募不应局限于沿海地区,还在内陆江河沿岸招募熟悉水性的人员。
除了招募普通水手,还注重招募有航海经验的船长、舵手以及擅长海战武器操作的士兵,例如招募渔民中经验丰富的航海者作为水师的骨干力量。
? 专业训练体系:建立完善的水师训练体系,训练内容包括航海技能、海战战术、武器操作等多个方面。
在航海技能方面,水手要熟练掌握天文导航、洋流和风向利用等知识;
海战战术训练包括编队航行、接舷战、火攻战术等;武器操作训练则要使士兵精通弓弩、投石机以及后来发展的火炮等武器在水上作战中的使用。
港口与基地建设
? 战略港口布局:在沿海和重要江河口岸选择合适地点建设战略港口,这些港口要具备良好的避风条件、水深足够和交通便利等特点。
例如,在长江入海口、杭州湾等重要地理位置建设大型港口,不仅可以作为水师的重要基地,还能控制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
? 配套设施完善:港口内要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船坞、仓库、兵营等。
船坞用于船只的建造和维修,仓库用于储存粮食、武器、船用物资等,兵营则为水师士兵提供居住和训练场所。同时,还要建立烽火台、了望塔等预警设施,及时发现海上敌情。
战略与战术规划
? 明确战略目标:根据大宋的国防战略,确定水师的战略目标。
例如,在近海防御方面,要确保沿海地区的安全,防止外敌从海上入侵;在远洋方面,可以考虑通过控制重要的海上贸易航线来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海上霸权。
? 战术创新与演练:研究适合水师作战的战术,如采用狼群战术,以多艘轻便战船围攻大型敌船;或在海战中结合火攻和水雷等手段。
同时,定期组织水师进行实战演练,提高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