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脸色阴晴不定,最终还是袖子一拂,转身离去。他心中顾念着甄玉娆的来之不易,强压下怒气,没有当场发作。
赐予的位分,确实让他左右为难。位分太低,难免让人轻视这位甄氏罪臣之女,也配不上甄玉娆的远大抱负。
可若位分过高,朝廷的言官们定会非议,更何况她还想成为皇上的正妻,这岂不是僭越之举?
雍正颇感尴尬,于是前往沈眉儿处寻求一丝慰藉。
“就封她个嫔位吧。”他轻叹道。
贵妃沈眉儿最为善解人意,定会为他安排得妥妥当当。这些年来,她总能为他排忧解难,这已成为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
沈眉儿面容温婉如水,轻声问道:
“那封号可曾定下了?”
雍正略作思索,答道:
“就用‘僖’字吧,僖嫔。欢悦美行曰僖,又功德刚克为僖,这个封号很适合她。”
熹妃甄嬛、僖嫔甄玉娆,还有那惜常在甄玉姝。
甄家三姐妹,封号同音,皇上这兴致倒真是不一般,也不怕乱了后宫的位分。
沈眉儿柔声说道:
“皇上放心,臣妾定会悉心照料新妹妹。既然册封为一宫主位,是否要迁居他处?如今钟粹宫、长春宫和延禧宫都无主位。”
她微微一顿,又继续说道:“但臣妾私心想着,不如让她们姐妹同住一宫,也能传为一段佳话,彰显皇上仁德。”
雍正点了点头,似乎松了一口气:
“宫殿之事,贵妃做主便是。就依你所言,安排在永寿宫扶摇阁吧。”
沈眉儿自然明白,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轻易得到的又有几人会珍惜?
雍正对年世兰如此,对甄嬛亦是如此,即便是新晋的僖嫔,也永远活在纯元的阴影之下。
她又何必与皇上针锋相对呢?
只要牢牢握住宫权,守护好自己的一双儿女,这后宫之中,她自能稳如泰山。
甄嬛也是个心狠手辣之人,不知她日后要如何向甄玉娆解释那杯暖情酒?
如今甄嬛已有失宠的迹象,而一直盛宠的贵妃又紧紧握着宫权,甄玉娆青春靓丽,正可夺得皇上欢心。实在是好算计。
然而,这计策虽妙,但沈眉儿却会不动声色地将甄玉娆的豪言传入皇后耳中。
自会有那看不惯、不顺心之人出手,与她这个贵妃又有何干?又何须亲自涉险?
“那甄玉娆当真如此大胆?”
宜修在景仁宫中,额上青筋暴起,忍不住一掌拍在乌木七屏卷书式扶手椅上,“她竟敢如此!”
剪秋连忙劝慰:
“娘娘莫要为这等轻狂之人伤了凤体。”
宜修怒极,反而笑了:
“妻子?她竟想做皇上的妻子!本宫岂会如她所愿!
本宫定要让她瞧瞧,本宫这个名正言顺的妻子,能否让她这个僖嫔在后宫中逍遥自在!”
剪秋轻抚宜修的手掌,已是通红一片,顺从道::
“娘娘高兴便好。”
甄玉娆晋封礼之日,宜修依旧身着那象征皇后尊荣的红罗蹙金旋彩飞凤吉服。
头戴金掐玉赤金双头曲凤步摇,珠光璀璨,容颜和蔼,似乎满心欢喜。
然而举手投足间,尽显母仪天下之风范,令人不敢轻视。
她按照礼节,威严地宣告:
“僖嫔甄氏,承天之命,入驻内闱,望今后修身立德,和睦宫闱,勤勉侍上,绵延子嗣。”
甄玉娆低头三拜,恭敬应答:
“谨遵皇后教诲,不胜欣喜。”
皇后微笑道:“礼成。”
随后,她在私库中挑选了上好的红麝香珠,精心制成嵌蝉玉数珠手串和八宝连珠英项链,赏赐给僖嫔。
让她日日佩戴,以绝怀孕之可能。
沈眉儿不明甄嬛与甄玉娆之间究竟如何和解,只见甄玉娆前来永和宫请安时,眼神空洞,犹如多年被困冷宫之人。
随着僖嫔的晋封,她的恩宠在后宫中无人能及。
与此同时,熹妃的禁足也被解除,逐渐重获圣宠,姐妹二人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甄嬛面上倒是回到了初入宫时的风光无限,然而内心的千疮百孔,却只能默默承受。
当然,她还留有一手绝招。
“皇上,您觉得咱们这个孩子,与那个孩子是否有几分神似?”甄嬛轻声细语地问道。
雍正闻言面露疑惑:“哪个孩子?”
甄嬛沉默片刻,随后缓缓说道:
“纯元皇后也曾有过骨肉,只是那二阿哥福薄。”
过了许久,雍正低声叹道:
“那个孩子,生来便无气息,与纯元一同离去了。”
他微微一笑,但那笑容中却藏着无尽的哀伤,仿佛寒霜覆盖在他的心头。
“朕的那个孩子,也算是福气深厚,未曾离开他的母亲,就这样一同离去了。”
甄嬛只觉舌尖一阵麻木,苦涩的滋味不断翻涌:
“臣妾听闻自己容貌与先皇后有三分相似,因此臣妾斗胆猜想,或许臣妾与皇上所育的这个孩子,也能有三分像先皇后的那个孩子。
这也算是上天垂怜,能稍许慰藉皇上的慈父之心。”
雍正沉默良久,之后果然对八阿哥更加宠爱有加。
为了消除当初滴血验亲一事对弘曕的不利影响,他特意颁布圣旨,昭告六宫,称八阿哥天资聪颖,特赐爵固山贝子,岁俸银一千三百两,禄米一千三百斛。
圣旨一出,后宫顿时哗然一片。
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如何能看出天资聪颖?竟能获封固山贝子,这无疑是皇上赤裸裸的偏爱!
虽然贝子只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但要知道,三阿哥作为长子,皇后的养子,也仅在开府之后才被封为多罗郡王。
连贵妃的六阿哥、敬妃的七阿哥都尚未获得晋封。
然而,沈眉儿对这些议论却毫不在意。她在永和宫里温柔地抚摸着弘暄的小脑袋,笑容灿烂如花。
皇上对八阿哥寄予厚望啊!六阿哥弘暄真的毫无威胁,真的毫无竞争之力!
这次的晋封,不仅在后宫掀起了轩然大波,在朝堂上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张廷玉等人甚至上奏,称皇帝如今已有六子,可选长者为太子,以稳固国本。
太后也对此事有颇多不满,称沂郡王已经开府出宫,却迟迟未举行大婚,实在不成体统。应早日完婚,才能安心为皇上分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