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茗子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正能量传递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她深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她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心灵上的安宁。在她的心中,与朋友和家人的每一次深入交流,都是攀登人生高峰的一步。
茗子的生活哲学简单而深刻:不必苛求,不必计较,不必皱眉,不必勉强。她相信,生活的真谛在于心灵的平和与简单。
她将这种哲学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比如她对喝水时间的精确安排:早晨6:30的第一杯水,是为了排毒养颜;上午8:30的第二杯水,是为了体贴健康;中午11:00的第三杯水,是为了解除疲劳;下午12:50的第四杯水,是为了减少饥饿感;下午15:00的第五杯水,是为了提神醒脑;傍晚17:30的第六杯水,是为了帮助消化;晚上22:00的第七杯水,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这些细节,都是她对生活精致态度的体现。
茗子本可以外出拜访领导和部门,但她选择了留在家中,沉浸在书海和宁静之中。在班子会议上,她巧妙地通过量化考评工作与部门领导建立了联系,用几张鱼丸票作为心意的传递,展现了她的机智与策略。她深知,作为领导者,要学会抓大放小,制定战略战术,让团队去执行,以此打开全局工作的新局面。
在量化考评的挑战面前,茗子决心要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这不仅是对她政治智慧的考验,也是她实现名利双收的机会。她深知,囦关网箱整治工作是一场硬仗,必须控制进鱼量,做好预案,赢得渔民的理解,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她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但同时也激发了她的决心和毅力。
茗子在网箱整治工作会议后感到了心累,她渴望回家的港湾休息。她深知,囦关的安定和生产发展,最终的责任还是要由她来承担。她信任池主任,认为他是一个可以倚重的大臣。面对网箱整治的挑战,她坚信必须有谋略有计划,才能避免明年的鱼灾。她的压力在于没有退路,所以必须谋划好全局,运筹帷幄。
在囦关的七个多月时间里,茗子经历了从二把手到一把手的转变,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对她工作水平的一次提升。面对挑战,她展现出了迅速成长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决心。同时,她也必须面对父亲的病痛,这让她处于两难的境地,但唯有变得更加强大,才能度过难关。
茗子不怕挑战,她认为挑战只会激发她的斗志,迎难而上。她的班底也能在这场战役中成长。她期待暴风雨的来临,未雨绸缪,胜券在握。
从上海回来后,茗子的生活从简单变得复杂。在上海的8天里,她可以单纯地做女儿,陪伴父亲,暂时放下工作。她体会到了凡人和父亲面对病痛的精神和生活历程,竭尽全力为父亲的康复寻找最好的医生和提供最好的营养产品和食物。回到工作岗位后,她又必须承担起责任和使命,生命必须高效率地运转,多做点事,多留些财富给社会。同时,她也意识到,保持淡定自如,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