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众太医们围坐在一起,面对着苏晴那复杂棘手的病情,个个愁眉不展,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滚落,却无人抬手去擦。
李太医轻捻着胡须,眉头紧锁,率先打破沉默:“苏美人这病症,依我之见,乃是忧思过度,致使体内气血不畅,脏腑功能紊乱。当务之急,需先以理气解郁之药疏通经络,再辅以调养气血之方固本培元。只是这用药的剂量与配伍,还需细细斟酌。”
旁边的王太医却微微摇头,面露难色:“李太医所言不无道理,然苏美人如今身体虚弱至极,贸然用猛药疏通,怕是她的身子难以承受。依我看,不妨先用些温和滋补之药,慢慢调理其元气,待其身体稍有起色,再行理气解郁之法。”
一时间,两种观点在太医院内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众太医们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声音此起彼伏,整个太医院仿佛变成了喧闹的集市。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太医缓缓站起身来,他目光深邃,神色凝重:“诸位,我曾听闻民间有一种古老的针法,名为‘回阳针法’,对于苏美人这般心郁气结、元气大伤之症或许能有奇效。只是此针法对施针者的要求极高,稍有差池,便会危及性命。”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一时间议论纷纷。
李太医面露迟疑之色:“张太医,这针法虽听闻有奇效,可毕竟太过凶险。万一有所闪失,你我皆担待不起啊。”
张太医微微叹了口气:“我又何尝不知其中风险,但如今苏美人的病情危在旦夕,常规之法恐难奏效。若不冒险一试,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她香消玉殒?”
众人陷入了沉默,许久之后,王太医缓缓开口:“张太医,若你真有把握,不妨一试。只是这过程中,需万分小心。”
张太医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好,那我便拼上这一身医术名声,试一试这‘回阳针法’。”
随后,张太医带着助手来到了苏晴的住处。他净手之后,神色凝重地从针囊中取出一排细长的银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银针上,闪烁着清冷的光。他轻轻坐在苏晴的床边,目光仔细地审视着苏晴毫无血色的面庞和虚弱的身躯,心中暗忖:“这一针下去,若稍有偏差,苏美人怕是会香消玉殒,自己也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可若不施针,她这病拖下去也绝无生机。罢了,身为医者,怎能见死不救。我定当全力以赴,只愿上天庇佑,让这针法能发挥奇效,救苏美人一命。”
他先是轻轻翻开苏晴的衣袖,手指精准地按压在她手腕内侧的穴位上,以感受脉象的细微变化,同时也是在为即将刺入的银针寻找最合适的角度与深度。随后,他深吸一口气,稳稳地拿起一根银针,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针尾,手腕微微发力,将银针缓缓刺入穴位。整个过程,他的动作轻缓而沉稳,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舞者在演绎着一场无声而庄重的舞蹈,生怕一丝颤抖都会给苏晴带来额外的痛苦。
小翠站在一旁,紧张地咬着嘴唇,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张太医的双手。只见张太医刺入第一针后,稍作停顿,观察着苏晴的反应,见她并未有异常,便接着拿起第二根银针,这次刺向了苏晴手臂上的另一处穴位。随着银针的刺入,苏晴的眉头微微皱起,小翠的心也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刚要开口询问,却被张太医一个眼神制止。
张太医一边施针,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似乎是在默念着穴位的名称和针法的要诀,又像是在给苏晴无声的安慰与鼓励。他的目光始终专注而坚定,额头上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却丝毫不敢分心去擦拭,只是偶尔用肩膀轻轻蹭一下脸颊,以保持视线的清晰。
随着一根根银针准确无误地刺入穴位,苏晴的气息逐渐平稳了一些,原本苍白如纸的脸色也似乎泛起了一丝淡淡的红晕。张太医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但手中的动作依然没有丝毫懈怠,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施针。
当最后一根银针稳稳地刺入穴位后,张太医轻轻闭上眼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似乎在感受着苏晴体内气息的流动与变化。片刻之后,他缓缓睁开眼睛,对小翠说道:“暂且稳住了,接下来需等待半个时辰,观察苏美人的反应,若一切顺利,这第一步便算是成功了。”小翠连忙点头,眼中满是感激与希望。
晨雾尚未完全散去,东宫的庭院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静谧之中。太子妃赵瑾萱身着一袭月白色绣着牡丹团花的锦缎长袍,外披一件浅粉色的薄纱披风,领口与袖口处精致的金色滚边在微光中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她发髻高挽,点缀着一支羊脂玉簪,簪头垂下的细碎流苏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更衬得她身姿优雅,仪态万千。身后两名贴身丫鬟,身着淡蓝色的丫鬟服饰,面容清秀,乖巧地跟随着。
一行人沿着曲折的石子路前行,路旁的花草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在晨曦的映照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不一会儿,便来到了苏晴所居宫殿的宫门前。朱红色的大门略显斑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小翠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太子妃到来,连忙屈膝行礼,轻声说道:“太子妃娘娘万安,奴婢给娘娘请安。”声音清脆悦耳,带着一丝紧张与恭敬。
赵瑾萱微微抬手,示意小翠起身,目光温和地看着她:“小翠姑娘,不必多礼。苏美人近日可好?本妃特来探望。”她的声音轻柔婉转,如同一缕春风拂面,让人倍感舒适。
小翠起身,侧身让开道路,回道:“劳烦太子妃娘娘挂心,主子她……仍在病中,精神不大好。”说着,眼眶微微泛红,显然是为苏晴的病情忧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