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追兵又来了!\"探子匆匆赶来报告。溃退中的蜀汉大军已经连续撤退三天,但东吴军队仍紧追不舍。刘备站在山坡上,望着狼狈撤退的军队,内心充满悲痛。十五万大军出征,如今能撤回的恐怕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李铭赶到刘备身边:\"主公,东吴派出了大量轻骑,专门追击我军溃散的部队。如果不能尽快突围,损失会更大。\"
诸葛亮的紧急军报也在此时送到:魏军已经开始在汉中边境调动,似乎准备趁机南下。这意味着溃退的蜀军不仅要应付东吴的追击,还要防备魏军的突袭。
\"传令下去,让马超率领骑兵断后,务必确保主力安全撤离。\"刘备下令道,声音中充满疲惫,\"同时派人火速回成都,请孔明严防魏军。\"
马超领命而去,率领残余骑兵拦截东吴追兵。然而,东吴军队显然经过精心训练,他们不与马超正面交战,而是不断从侧翼骚扰,既消耗蜀军体力,又延缓撤退速度。
\"陆逊这是要彻底击垮我军。\"李铭分析道,\"他不急于求成,就是要利用追击消耗我们的实力。一旦大军体力耗尽,就会成为他的猎物。\"
情况确实如李铭所说。连日的苦战和奔逃已经让蜀军疲惫不堪。不少士兵因为体力不支而掉队,成为东吴军队的俘虏。更糟的是,军中粮草也开始短缺,补给线已经被切断。
\"必须想办法摆脱追兵。\"马良建议道,\"否则等将士们体力耗尽,整支军队都会陷入绝境。\"
李铭立即献策:\"可以佯装分兵,一部分人马引开追兵,主力则趁机突围。虽然这样会有所损失,但可以保住大部分人马。\"
刘备虽然不忍牺牲将士,但也知道此时别无选择。他忍痛下令:由马超率领精锐吸引追兵,主力则由偏僻小路撤退。然而,就在行动开始时,变故再起。
东吴早已料到蜀军会有此一着,不仅在预想的撤退路线上设下埋伏,还派出精锐部队封锁了各条山道。蜀军再次陷入重围,伤亡继续增加。
\"陆逊太狡猾了。\"李铭叹道,\"他不仅算准了我们会分兵,还预判到了可能的撤退路线。如今我军腹背受敌,情况更加危急。\"
正说话间,又有探子来报:东吴水军已经沿江而上,开始封锁各处渡口。这意味着蜀军想要安全撤回成都的道路将更加艰难。
\"必须立即改变计划。\"李铭向刘备建议,\"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孤注一掷,集中优势兵力,强行突围。虽然会有损失,但总比被逐个歼灭强。\"
刘备同意了这个建议,立即下令集结残部,准备突围。然而,连日的奔逃已经让将士们身心俱疲。当突围的号角响起时,军队的冲击力远不如预期。
更糟的是,东吴趁机发动猛攻,不仅正面阻击,还派出伏兵从两翼包抄。蜀军再次陷入苦战,死伤无数。
\"主公,再这样下去我军将全军覆没!\"马良急切地说,\"必须立即改变策略,否则连最后的机会都要失去。\"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前方发现一条隐秘的山道,可以避开东吴主力。这是出乎意料的转机,但同时也充满风险,因为没人知道这条路是否安全。
\"顾不得那么多了。\"刘备当机立断,\"传令全军,立即改道。就算前面有埋伏,也比在这里等死强!\"
大军随即改变方向,向那条隐秘的山道移动。然而,行军途中还是不断遭到东吴军队的袭扰。特别是在通过一处狭窄山谷时,敌军居高临下发动攻击,造成大量伤亡。
\"再坚持一下!\"李铭鼓励道,\"只要能通过这段险路,就有机会摆脱追兵。\"
然而,等部队终于甩开东吴主力时,蜀军已经损失惨重。不仅大量将士战死,军需物资也所剩无几。更令人担忧的是,军心开始动摇,有人开始质疑这场东征的决定。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刘备望着狼狈不堪的部队,心中充满自责,\"都是朕一意孤行,这才害得将士们。\"
李铭却说:\"主公不必自责。东吴背信弃义,杀害关将军,此仇不报,何以服众?虽然此战失利,但也让东吴知道我军不可欺。\"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没有结束。探子来报:魏军已经开始向汉中进军,显然是要趁机夺取战略要地。这个消息让本就疲惫的军队更加不安。
\"立即派人回成都求援。\"刘备下令道,\"命诸葛亮调集后备力量,务必守住汉中。否则一旦魏军南下,我军将腹背受敌。\"
就这样,蜀汉大军开始了最后的撤退。这次东征不仅没能为关羽报仇,反而让蜀汉元气大伤。十五万大军出征,最终能安全撤回的不足三分之一。这场惨败,让蜀汉的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