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去查案
看着随堂太监这一副热情洋溢的笑容,赵笙不禁有些恍惚。
当年就算他继承了海公公的位置,当上左宗院的总事,也未曾想过会被司礼监的太监如此对待。
明明自己与他同样是四品太监,但看他这副模样,完全就是将赵笙当作大人物一样了。
这其实,也改归结于当今的皇帝。
皇帝登基前,曾被先皇软禁在宗人府。
赵笙当时还“救”了他一命,博得他的好感。
这两年来,皇帝也经常想要把他调到其他重要衙门去。
宗人府是出了名的清水衙门,赵笙调过去虽是平调,但官威权力都有大大提升。
明眼人都知道,皇帝这是要把赵笙当作自己心腹。
但赵笙却是次次都勉力拒绝。
他上奏皇上,言自己德行微薄,不堪重任,海公公当年嘱咐他管好宗人府,他都每日战战兢兢,生怕哪处做的不好。
若去其他衙门,实是力所不及。
当然,每次上奏的最后,他都会表明自己在宗人府担任总事,同样是为皇帝分忧。
说的情真意切,字字泣血。
但其实就是在说胡话。
赵笙也知道自己在说胡话。
他都是皇帝眼前的红人了,去到哪个衙门不是翘起二郎腿,指挥手下干活的?
但去了那个位置,就要当皇帝手上的刀。
他对当人的刀没有兴趣,不如就待在宗人府这个清水衙门。
宗人府说重要又不重要,说不重要又不知哪时就起了大作用。
比如太子贬为常王那一次,不就为皇帝登基起了大助力?
皇帝见赵笙如此坚决,也不再勉强。
反正在他看来,赵笙只是一个境界低微的武夫,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只不过当年拼命护住他,让他觉得这人忠心,可提拔重用罢了。
既然不肯调到其他衙门,那在宗人府待着也好,有赵笙在,起码这个衙门就掌握在他的手中。
因先皇遗诏一事疑点重重,不少宗亲都起了别样心思。
皇帝以雷霆手段镇压。如今宗人府关进了不少皇室子弟,有赵笙管着,他放心。
对赵笙来说,宗人府本就有拘押宗室一责,如今宗人府关了许多人,也不会让他忙多少。
而且还能以此应付皇上,可谓是一举两得。
只是苦了那些皇室子弟了。
自幼锦衣玉食,如今都被关在宗人府大牢了。
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当年先皇的幼女,赵九真。
这位当年抓周,让赵笙赚了一颗小金瓜的庆都公主,因先皇的皇后失势,被关进了宗人府。
但年纪尚幼,不可能参与造反事宜。
皇帝也知道将罪名安在她身上说不过去,就将她软禁在宗人府中,好吃好喝供着,就是不准她走出宗人府一步。
这位天之娇女,一下子落入了尘埃。
赵笙见过她几面,十一二岁的年纪,跟陶瓷娃娃一样,惹人怜爱。
念着当年的金瓜之情,他也没亏待了她。
那位司礼监来的随堂太监还在微笑等候,赵笙小跑了下去。
“有劳公公跑一趟了。”
他熟练地给这位太监塞了一块银子,太监笑得更开心了。
“不辛苦,咱家来到这里见到赵公公,再有辛苦也都没了。”
赵笙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赶忙岔开话,让这位公公带路。
乾清宫,在宗人府的南边。
两人走在明丽堂皇的宫道中,看见了那座巍峨高大的宫殿。
金龙柱,琉璃瓦,飞檐走兽千姿百态。
乾清宫,皇帝居所。
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之首,刘振站在殿外等候。
“见过刘公公。”
赵笙赶忙上前,刘振笑着将他扶起。
“怎么这么生疏了?”
两人之前其实认识。
当年二皇子被软禁在宗人府,刘振就常伴左右。
赵笙给二皇子送饭,一来二去,两人也就熟了起来。
没想到当年的难兄难弟,如今已是飞黄腾达。
秉笔太监之首,可是宫里所有太监的头儿了,就跟当年的何千岁一样。
要是刘振飞扬跋扈,皇帝又专宠专信,他就能被人称为刘千岁了。
“快进去吧,陛下都等急了。”
刘振拉起赵笙手臂,要往乾清宫走去。
“刘公公,到底是发生什么事了?陛下这么着急见我?”
赵笙小声问道。
刘振压低声音:“也不瞒着赵老弟,还是南边的事。”
“徐大学士那边的?”
赵笙皱眉问道。
“赵老弟聪明,咱家就说你不该窝在宗人府这个小地方。”
刘振为赵笙束起大拇指。
“你猜的没错,就是淮党那一边。”
文华殿的徐大学士,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淮党派系。
赵笙眉头更皱。
这两年来,朝廷内外发生的事情,他也略有耳闻。
因六皇子被刺杀一事真相的曝光,皇帝对常王还有何千岁可谓是竭力打压。
尤其是常王,更是三番四次被皇帝叫来殿前训骂。
什么戕害兄弟,丧尽天良、猪狗不如的话都冠到他头上。
就在去年,皇帝还下令让宗人府将常王罪责编撰成册,记入玉牒。
赵笙当时负责这项工作,如实编撰,皇帝查阅后,提笔修改,又加多了好几项莫须有的罪名。
常王势弱,只能任由宰割。
要再这样下去,哪天他常王封号被褫夺、革除祖籍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常王背后是淮党,同样大受打击,被撤、被抓许多人。
但许是因为皇帝下手太重太急,淮党竟暗中跟何督主联起手来。
他们设计让常王就藩,跟皇帝留下个眼中钉,恶心他的同时,更让皇帝下手前多些顾忌。
你上位就拆我们台,不给人活路,可伱皇位当真坐得稳吗?
这一年多来,炎京可到处传着什么当今皇帝望之不似人君这种话。
锦衣卫去查都查不出源头来。
赵笙作为宗人府的总事,听这些事就跟吃瓜看戏一样。
其实就是皇帝太急了,上位后急于扫除常王、淮党还有何督主这些派系。
人家为求自保,当然要联合起来。
但其实也不能完全怪皇帝,谁叫扶持他上位的是玉竹书院呢?
玉竹书院的官员,都自称清流,言必称何督主祸乱朝纲、淮党贪赃枉法。
如今他们势大,自然要竭力铲除这些祸害,好还天下朗朗乾坤。
皇帝只能“顺应天命”。
朝廷上的事,向来都是明争暗斗,谁又说得清楚呢?
所以赵笙从不愿意掺和进这里。
乾清宫的殿门被推开,皇帝穿着圆领衮龙袍,坐在龙椅之上,俊美的脸庞多了几分威严。
跟当年的二皇子到底是不一样了。
皇帝看见赵笙前来,阴沉的脸上才多了几分笑容。
“赵爱卿,过来。”
皇帝向赵笙招手,拿起一本奏折,递给他看。
“江淮盐场那边出了事,淮城知府朱季昌贪墨盐引上万,朕要你去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