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刺杀
邸报一般分为两种,一为朝廷刊印,交由各地官府向百姓宣扬。
上面多写着朝廷今年功绩,或是镇压叛乱、抗击敌寇等事,也另有夸赞天下谁人忠孝两全,封以名号等事。
总而言之,就是朝廷的口舌。
驿站放在每个房间的邸报就都是这一类,并不忌讳寻常百姓查看。
而另一类,则是官员之间互相传递,为朝廷官场的最新消息。
这里面的东西,可就不能给外人看到了。
赵笙看的就是这一类。
且还是快马急送而来,普通官员都不得窥看的这种。
赵笙身为京官,自能随意查看。
他一边翻阅邸报,一边咋舌不已。
“这些家伙,为了钱都不要命了是吗?”
邸报上的字密密麻麻,清楚明白的写着邓元钞挖掘出的江南大事。
几日前,他们查到陈元正私下收受钱财无算,比起淮城知府朱季昌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谁都知道陈元正官身不高,根本无力收取这么多赃物。
那座园林,或许是诸多官员的“钱庄”,若真到危急时刻,更能随时脱身。
因为没人能证明,这些赃物不是只属于陈元正。
只要陈元正一日不说,那些官员就一日逃脱法外。
为此,邓元钞披肝沥胆,从一众无端的细微线索中,找到了一点端倪,从而撕出一道口子。
这点端倪就是陈元正园林中的三千匹绸缎。
若计较起来,这些绸缎比起其余赃物,当真不值一提。
邓元钞当初也没当回事,可有一天他再次清点陈元正赃物,来到那些绸缎面前时,他忽然想起一件事。
赵笙看到这里,顿时恍然大悟。
“去年雨多,江南起水灾,淹死无数桑树,所以去年江南的淮宁织造局上贡丝绸比往年少了三成。”
如果陈元正园林中放置的丝绸为去年所贪墨,那事情就大条了。
毕竟织造局上贡给宫里的份额都不足数了,你们竟然还能偷偷咬下一口?
那是不是说,去年的淮宁织造局本可以完成上贡份例,只是被你们这些胆大妄为的家伙吃了?所以才不够?
这可就是跟宫里抢吃的啊。
有些事情,不能上秤,一上秤就是千斤重。
淮宁织造局一应人员全都讨不了好,藕断丝连,邓元钞便能从中抓到那些从中分了一杯羹的官员。
再联系起淮城盐案、陈元正园林一事,一桩桩大事会连成一张大网。
凡在这里走过的,都会留下痕迹。
这就是邓元钞的屠龙一棋。
可如果陈元正园林中的丝绸是往年积累之物,那事情又还有可回旋的余地。
一般而言,织造局的丝绸每年所用蚕丝品质都不同,若有专人来查,便能查出这些是何年所产。
邓元钞自然知道其中门道,便偷偷找来织户查验。
一查,果然是去年之物。
邓元钞又喜又怒。
喜的是终于找到破局的希望,怒的是陈元正及背后的官员当真是胆大包天。
可接下来,那位织户无意间又说出一件天大的事。
他说去年天气好,桑叶长得好,蚕吃得好,吐得丝也好,织成的丝绸布缎自然也好。
只需上手一摸就知道。
赵笙看到这里,顿时吸了一口冷气。
“去年天气好,可江南诸府上报的明明是去年起了水灾,朝廷少了绸缎,卖钱的东西就少了。
最后甚至有官员上奏,改稻易桑……”
赵笙又吸了一口冷气。
他已经能猜到事情的大致经过。
江南诸城的官员贪了许多绸缎不谈,为了赚钱,更是谎报民情,甚至想要骗朝廷行改稻易桑这等天怒人怨之举!
“欺君罔上、祸国殃民,说的就是这些贪得无厌的家伙啊。”
赵笙叹了口气。
他继续看了下去。
此事一出,果然皇帝大怒,当即召开大朝会。
百官震惊,玉竹书院之人疾言厉色,将矛头直指淮党。
淮党官员默不作声,不敢言语。
皇帝质问淮党领袖徐昭嗣,说此事出在他老家江南,该如何办?
徐昭嗣顿时躬身,言天下莫不归于天子,自由陛下裁断。
皇帝下旨严查,定要查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邸报上还记着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那就是在大朝会散后,江南督抚袁勘密奏皇帝,说江南初平未久,需徐徐图之,不可急查。
皇帝大怒,痛骂此人。
“尔等稷蜂社鼠,何以苟活于世?”
袁勘顿时面无血色,当日辞官致仕。
皇帝没跟他客气,当即准奏,且下旨让御史邓元钞代为江南督抚。
一般来说,这等秘事是不会明明白白写在邸报上的。
但它既然写了,就代表着皇帝坚硬的态度。
也就意味着,江南的天,真要变了。
邓元钞现在身为江南代督抚,查起案来更是如虎添翼。
赵笙放下邸报,翘起二郎腿。
“江南的大火,不知道会不会烧到那个最大的徐家啊。”
赵笙自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有了皇帝的全力支持,邓元钞查起案件来如火如荼
很快,不止淮城,江南诸城的官场都燃起滔天大火。
因陈元正贪腐案牵扯出来的官员何止数计?几乎大半官员落马。
也不知道是否得罪太多人,如今的江南暗地里开始传起对邓元钞不利的流言来。
有人说,邓元钞这是要试图把江南搅乱,好让艰难镇压下去的叛军死灰复燃。
要不然,那些官员尽忠职守,死而后已,为何还要被邓元钞污蔑?
可惜,百姓的眼睛到底是雪亮的。
他们吃过太多这些不说人话、不做人事的狗官吏之苦,哪里还会信他们这些话?
甚至有人调笑,说既然死而后已,不如先去死死好了。
就这样,这样大火越烧越旺,终于烧到江镇的徐府中。
早些年坊间就有传闻,江南一片天,徐家占半边。
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徐家,最等着邓大人查到他们。
如今,终于查到了,百姓们欢欣鼓舞。
邓元钞从淮城出发,前往江镇。
一路上,有百姓相送,更有人给他送去万民伞。
赵笙等人也跟着一起过去。
邓元钞刚踏入江镇,就要查封徐府,袁化吉和庄景烁跟着一起过去。
这件事本不关赵笙事,但想着这事闹得这么大,别徐府狗急跳墙,害了邓元钞。
虽然有袁化吉和庄景烁一路跟着,但这两人最近走得特别近,庄景烁本就是站在淮党这边的,对邓元钞更是不利。
为此,赵笙明面上待在驿站,实则化了装扮,暗地里跟着一起过去。
想着若真出什么事,也好及时出手。
未曾想,一行人刚到徐府前一个巷口,就有几一蒙面大汉从天而降,直奔邓元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