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兵以为明军已经开了城门,杀出城外了,因此拼命逃窜。
其实唐律用了计谋,就是虚张声势,先声夺人。
番兵哪里知道虚实,只管逃命,这个速度是超级快的,急急忙忙,逃命的事,慢了就晚了,命都没了。
果然,逃跑的速度够快,一口气逃到了十里地之外。元胡命令安营扎寨。
唐律看到番兵逃跑,已经到了十里之外,就下令开了城门,出了城门,就和指挥使驻扎在城外。一方面可以调遣兵马,另一方面可以占据有利地势,不至于让番兵接近南门关咽喉要地。
再说元胡第一次冲锋受挫,败走十里地,刚刚安营扎寨。急急忙忙清点人数,竟然有五千人死亡,伤者不计其数,马匹没有统计,这场战役,算是彻底失败。
元胡苦笑道:“哎呀呀!我中了蛮子的诡计,真不应该啊!这是第一阵,已是败局,以后再打,要多加小心了。蛮子可不是吃素的。”
正在沉思,突然有军兵来报告说道:“大帅,军中的粮草不多了,仅仅支持五天的了。”
元胡说:“这可怎么办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就是命,打仗的时候,谁饿肚子,谁倒霉,谁饿肚子,谁没力气,谁就会被吞吃。这是残酷的现实。如果军中的粮草五天内消耗完了没有新的粮草补充进来,恐怕军心不稳,因为有相当多的军兵打仗就是想要有口饭吃。没饭吃,谁还当兵?这里没有吃的,就不会安心打仗。都是拿命来换的。军中没吃的,何必还在这里混?恐怕还会产生哗变,自己的处境都有影响和威胁了。”
为防不测发生,元胡命令昆二武带领番兵一千,到营寨外五里地的地方屯扎,以为掎角之势,有了消息,可以立马报告,及时接应,马上处理,免得贻误战机。
这个时候,昆二武领了将令,带着番兵前往屯扎。
元胡又传令让冼聂手持令箭,沿途去催办粮草。就是让运输粮草的接应,衔接起来,首尾一致,保障军中粮草所需,自不必说。
再说唐律到了关外,屯了几天时间,忽然城内指挥使派来人报告说,所调遣的兵马全部陆陆续续到齐了,请下令安排妥当。
唐律立即派人来对指挥使说道:“现在各路人马都已经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大人可以让众将士全都出关,到关外驻扎,听候本府来调遣,方便灵活有效地剿灭番兵呢?”
指挥使点头称是,即刻传令,让所有新来的将士,均到关外驻扎,听候调遣。
“本府料定番兵的运粮食的队伍,就要到了,为了让番兵早日退兵,本府认为要斩草除根,将对方陷入自乱的境地,只有靠粮草,将其粮草断绝,就能获得胜利。有谁愿意去走一遭?将其粮道断绝,让番兵无能为力?”唐律问道。
帐下有一位将军应声站出来,说道:“末将愿意前往!末将虽然不才,像劫粮道这样的小事,还是绰绰有余。末将请缨前往,为大人分忧。”
唐律听到声音,定睛一看,正是骁骑将军敬庞。
“此去东津口,就是番将运粮上岸的地方,你可以领着一千军士,趁天黑,半夜潜伏到那里,等候时机,如果番将的粮草上岸,等到全部从船里运送到岸上之后,再去袭击,专门焚烧粮草。”唐律吩咐道。
敬庞答应了,立即点兵前往,携带者大量的硫磺、焰硝等等引火的东西,连夜出发,赶到东津口进行埋伏。
过了三天三夜,番兵军营现在有些骚动,因为都在担心粮草问题,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粮草是个大问题,军中消耗十分巨大。听说了没了粮草,军心必然会动乱。
出现这个情况,大家都始料不及,纷纷来找元胡报告说道:“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军中缺乏粮食,解粮官还没到,像这种情况怎么办?没有吃的,还怎么打仗?总不能饿着肚子引颈受戮吧?”
元胡说道:“我也为这件事忧虑愁烦,前天,已经派了冼聂将军前往催促办理了,料想近在这两天就该到了,你们稍安勿躁,等候机会,要安静等候,不要慌张,如果慌乱了手脚,被敌军知晓,敌军就会乘虚而入,到时候悔之晚矣。”
正在说着话,还没说完,就有人来报告说道:“冼聂大将奉命前往东津口催办粮食草料,谁知道中途遇到了明军,被明军杀害了。然后,明军夺去了本国的衣服盔甲还有令箭,去到东津口等候,恰好这个时候,运粮的船队到了,被明军欺哄,说,元帅有令,命将粮草等物资囤积在荒野之地。然后,就在半夜三更的时候,一齐火起来了,那粮草见火就着了,不到一个时辰,可惜那所有粮草物资全都化为灰烬,现在一颗粮食一根草料都不见了。全都化成了灰。特来报知。”
元胡一听,眼睛一翻,差点昏厥,大叫一声道:“天要灭我!这要完蛋了。民以食为天!兵马就靠粮草,没有粮草,就打不成仗!现在倒好,粮草都被毁了,现在,军中又没有粮草,这可如何是好?”
“可以这样,连夜撤兵,再从长计议。”幕僚官说道。
元胡一听觉得有道理,就立刻下了命令,告诉了暗号,悄悄地拔寨撤兵,三更时分,一齐急忙离开,不得有误。
诸位将军答应,各自下去准备撤兵不提。
再说唐律正在营寨中,与指挥使商议如何退敌的策略,下一步打算怎样做。忽然,敬庞来了,他说道:“报告大人,在下业已将番人的粮草烧毁一空,顺利完成任务,特来交差。”
唐律和指挥使一听,非常高兴,即刻就给敬庞上了头功。记录在册,等上报天子后酌情嘉奖。
过了一会儿,有探子来报告说:“番兵阵营因为被我军烧了粮草,现在军营中又缺乏粮草,现在就要收拾收拾,准备逃走的。所以,立马前来报告。”
唐律一听,着急了,立马对指挥使说道:“今天,番兵贼寇已经不行,夜里就会逃跑,我们这个时候,可以带着天子的敕下的银玺前往劝降,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想必在这困顿的时候,番兵会同意投降的。这个机会不可错过。”
“大人,贼寇现在不行了,如果我们趁机去袭击他们,才是上好的计策,这个机会难得,可以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让他们永远别想再来扰民,侵犯我大明的领土。大人不仅不去追击,反而要放他们走,这是什么道理?这不是放虎归山吗?”
“不然,他们先来侵犯大明疆界,骚扰我大明边民,目的是想试试自己的本事,看看自己能不能称霸中原,这是小小的试验,如今试验失败,没得到半点好处,又没有吃的,他们的心已经散了,所以趁着夜深沉的时候,赶紧逃跑,等到以后条件成熟了再来侵犯。现在,我们不趁虚追击,不去追杀他们,他们反而会感激涕零,让他们体面地后退,同时,我们去给他施加圣上的恩典,告知圣上的本意,让他们放心,不会秋后算账,那么,他们就会更加感谢,所以,趁机就可以收服他们的心,如果不收服,而是以强硬态度对待他们,趁虚追击,恐怕他们会大败一回,等被打败后,他们肯定会对我们更加痛恨,等他们的残敌逃回去后,要日夜思考怎样报复,从长远来看,十分不好,那么,冤冤相报何时了?可以说是,没完没了了。那么,大明边界就永无宁日了。后患无穷啊!”唐律说道。
“大人果然看得长远,不以一时成功为成功,不以一时失败为失败,而是站得高,看得远。果然擅长计划和谋略,真是军事奇才!政界的高级人才!就按照大人的意见去办,一定没错。”指挥使说道。
“请大人即刻下达命令怎么样?”唐律说道。
“应该派出多少兵马随同前往番兵队伍中?”指挥使问道。
“不用一兵一卒,只需要我的仆人一个人陪同前往就行了。其余的扛抬圣上御赐的圣物,按照正常的普通的样式办理就行。”唐律说道。
指挥使应诺,即刻命令传令官下去寻找合适的兵丁,乔装打扮成扛抬轿子的轿夫,然后,在身上藏有利刃,以备不时之需,防备不测事件发生,立即随同唐律星夜赶往番兵军营。
再说唐律带着唐元,带着圣上所赐之物,飞快奔向番兵营寨。
快要到了半夜二更天的时候,已经接近了番兵营寨,唐律吩咐道:“暂且将马夫和轿夫都安排在一里地之外的地方,先让唐元一人去通知元胡。”
唐元一听,面露难色。
唐律催促道:“本府在这里,你怕什么?”
唐元看到唐律那坚定的目光,心里有数,知道唐律一定有最好的安排,也就放了心,只有慨然独自前往,骑着马到了番兵营寨。
那些番兵正在忙忙碌碌地准备东西,收拾东西慌里慌张,哪里还有心情去了望敌情?当唐元闯进了鹿角寨门的时候,才看见有两个番兵,正在那里闲坐着。
唐元壮起胆子走向前去说道:“老爷!”
那番兵吓得一激灵,马上跳起来想跑,但定睛一看,只有唐元一个人,就壮起胆子来了,一把将他抓住,骂骂咧咧道:“什么奸细!敢来这里探听消息?你好大的胆子?”
“老爷看错了,我如果是奸细,就不会送上门来,喊你老爷了。”唐元说道。
那番兵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道:“对啊,有道理,那么,你到这里来干什么?”
“我是来报喜讯的,麻烦立即去通报一声。”唐元说道。
那番兵一听到“喜讯”两个字,就格外高兴,简直是喜出望外了,这里人人都紧张兮兮的,正好,有个好事来了,让大家高兴高兴。他就急忙说道:“那么,好吧,请跟我来吧!”
唐元跟着番兵,一直到了大营寨中军,番兵说道:“你先站在这里等着,我进去先禀告一声,然后再出来告诉你。”
唐元答应下来,就站在那里等着。
番兵进入帐中,碰巧元胡和帐督正在收拾各自的东西,见到番兵进来,就问他什么事。
“大帅,现在有一名明军来了,从大明军营中来的,声称是朝廷天使唐大人的家人,今天奉了唐大人之命,前来邀请大帅,前往迎接天朝皇帝的恩旨。”番兵说道。
元胡一听,懵圈了,不知道咋回事,看看帐督,帐督看看元胡,元胡说道:“快,去让那个家人进帐来说话。要问问详细情况再说。”
番兵领命退出去后,来到营外,带着唐元重新进账。
唐元一看,知道这是元帅了,立马跪下叩头说道:“给大元帅请安!”
元帅说道:“你是从哪里来的?”
“小的是大明营地钦差大人唐律唐大人的家人,名字唤作唐元,今天奉了家主的命令,前来敬请大元帅出寨门迎接圣旨。”唐元说道。
“你家老爷奉着什么圣旨前来?这个圣旨和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让我去迎接圣旨呢?”元胡问道。
“大元帅,小的家主是兵部郎中,今天奉了天子圣谕,特地带着恩旨来的,并且有天子所赐的敕书、银玺、方物等圣物,特赐差遣小的来到这里,家主现在距离这里一里地的地方等候。”唐元说道。
“既然你家主人来到这里,为什么不直接进账?却单单在这里一里之外的地方等候,却叫你来进账跟我说话,莫非其中有诈吗?”元胡问道。
“我大明朝国家信义至上,从不作一些贼盗之事,因为现在有皇帝敕令和银玺在身,所以要求大元帅亲自前去迎接恩旨,没有别的意思,这是礼仪的要求。”唐元说道。
元胡一听陷入了沉思。
他想,他既然自称是奉钦差的命令而来,又有敕令银玺在身,我想起当日我家的先王,也是曾经受过天朝的恩典,这是历史记载,完全属实的。既然他带来了敕令和银玺,想必是一种恩典。刚好现在正在收拾准备班师回朝,刚好遇到一个山坡,可以就坡下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