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啊”了一声,随即皱眉,担忧的看着她。
“无妨,有你在我不怕她使诈。”尹秀秀眼神清冷,没有以前的嬉笑怒骂,更没有歇斯底里。
经历过生死之人,可能都会大彻大悟吧。她现在除了保住肚子里的宝宝,其他的都无所畏惧。
竹子无法,只好带着她去了偏殿最里间的屋子,有些阴暗,可是很干爽,还有守门的婆子。推开房门,里面有茶水点心,并没有人虐待一个老人家。
尹秀秀让竹子关好房门,她缓缓走向绮梦,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究竟在希望着什么,她自己都不清楚,说出口的话却掷地有声,她说,“你是不是被派来监视我的。”
直截了当,一向是她的作风,只不过寄人篱下,她和齐峰逢场作戏,连她自己都要忘记当初的行事风格了。
绮梦一愣,半晌才艰难的应着,“是,老奴是陛下的人。”
尹秀秀忽然笑起来,明媚的脸上,眼里却带着泪花,“老奶奶,我一直以为你是真心待我的,没想到,没想到……”
“娘娘!”绮梦有些心疼,哽咽着解释,“老奴是奉了命令,但是陛下一心想护着你,皇后多次来请,甚至安插了眼线,都被他不着痕迹的拔出了,甚至帮助你挡了许多次刺杀,他对你一片痴心,你千万不要误会他的用意!”
竹子呆呆的听着她们的话,以为自己出了错觉。
尹秀秀根本无法冷静,无论她怎么问,绮梦都是那几句话,翻来覆去的,她渐渐失去了耐心,直接推门而去,竹子根本没有拦住的机会。
她一气之下去找齐峰,侍卫们不敢阻拦,她简单拽过一个宫人便知道齐峰的去住。本该严防死守的议政厅,她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只是走到游廊的一半,对面倏地出现一道颀长的身影,发现她的时候猛地停住。
“你怎么来了?”她看着熟悉的俊脸,脚步有些收不住,险些撞到他身上。谁知这一惊之下非同小可,她眼前一黑倒向大理石地面。
黑暗来临之前,她脑海里都是眼前人那双担忧的深邃黑眸。
“照这么说来,那个绮梦的确不是害她的人。”说话的人声音压的极低,一边站在床榻外面和竹子说话,一边细心留意床里之人的动静。
来人正是司马昊,他过来和齐峰商议军情,没想到会看到她怒气冲冲的找过去,结果听到竹子说她差点小产,他根本放心不下,和齐峰议事暂时搁置一边,一心守在这里。
听到竹子说绮梦自杀,司马昊认真分析了一遍,低声下结论。但是敌人在暗处,他更担心尹秀秀的安危,不禁自我怀疑,他将人留在这里,到底是对是错。看她对齐峰似乎怨念颇深,否则今天不会气急败坏的去找人。
床上的人还在沉睡,不过太医已经看过了,胎像稍微不稳,但孩子总算保住了。至于绮梦,齐峰全权交给尹秀秀处置,司马昊顾忌老人家的救命之恩,也不打算插手。
“陛下,还有一件事。”竹子的脸上浮现犹豫之色,在头顶那道阴沉的目光逼视之下,她一咬牙拿出了怀里的牛皮纸,“刚才齐峰让人送来的。”
竹子知道是军中专用信函,信奉上的标记她很清楚,是有危急军情才会有的标志。
果然,司马昊迅速浏览一遍,眼神越来越冷。
寒云竟被毙马的人抓去司马夷,而江疏不顾大军,前去救人。
“我马上回信。”司马昊当机立断,准备给军中去信,心中又恼又急,明知有诈江疏还义无反顾,这样的下属虽然有将才,却容易意气用事,他无法放下自己的女人和孩子,更不能不顾心腹的生死。
竹子急忙拿出笔墨纸砚,然后恭敬的研磨,眼神丝毫不敢乱飘,只盯着眼皮底下的砚台,顺便留意床榻的动静。
信被顺利送出,到达军中的时候,军师按照司马昊的指示,连着下了三道军令,命江疏速速归到军中。
第三波传达命令的骑兵人数比前两次多了三倍不止,将安营休息的江疏圈在里面,其实是包围的态势,为首的是江疏的副将,他粗嘎的道:“将军!陛下担心有诈,我等虽然奉命行事,也是关心你的安危,寒云姑娘只是个女孩子,司马夷的人不会对她怎么样的,我们不如静观其变。”
“你都说了,寒云毕竟是个女孩,毙马那个老匹夫,指不定有什么阴谋诡计,难道要我这个大男人眼睁睁看着她被擒?”见死不救,江疏根本办不到,更别说这个女孩,和他有着不解的渊源。
可是他错估了这些部下,见他执意如此,那些人虽然面有难色,却没有让开道路。
江疏的脸忽然沉了下来,他还是第一次对一众下属疾言厉色,“今天谁要是挡着我,别怪我不念旧情!”
一把大刀应声抽出来,寒光一闪,直直地指着大伙。
意料中的血战没有到来,毕竟是同袍的兄弟,出生入死多年,江疏对抗了几个回合,在一个副将见血之后终于收手了。其他人见状一拥而上,将他带回大营。
“将军,得罪了!陛下也是担心你冲动行事,等他回来,我们会亲自和你请罪。”一个士兵将江疏捆绑的结实了,因为担心他悄悄逃跑,甚至喂了他吃软筋散。
江疏颓丧不已,唯有苦笑。仰望着遥远的司马夷,不知在想些什么。
齐国后宫,再次接到了属下的加急信函,司马昊无奈,只好暂时离开,临走时拜托仕多瓜尔吉:“她性子向来跳脱,如果有得罪之处,还请看在我的面子上,不要和她计较。”
“嘁,以前她得罪我的时候,爷也没有计较。”仕多瓜尔吉翻了个白眼,“堂堂司马国国主,竟然也有这样的一天,还真是罕见啊。”
不理会他的调侃,司马昊一脸严肃之色,抱拳告别,“这里情况复杂,她身子孱弱,还请你多多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