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战鼓擂响,众多军兵慌乱地出了营帐,纷纷于校场集合。
看着散乱的军兵,赵桓不禁皱起了眉头。
东宫精锐集合,用时超过一百二十息便是不合格,定然有责罚的。
看郓州大军模样,能够在一刻钟内集结完毕便是好的了。
突然,一部三千余人军兵排着整齐的队列跑了进来,让赵桓投去了目光。
这部军兵兵甲齐全,行进有序,旗帜整备,看着颇为精锐。
旁边,韩存保说道:“殿下,此乃泾原路第三将主将曲端并其麾下军兵。”
赵桓点点头,表示明白。
想他领军来郓州时,童贯并不怎么配合,一应名册都没给,因此并不熟悉各个军头。
好在,韩存保留了下来。
因为协助童贯打破济州城并生擒了高俅,童贯待韩存保颇为亲近,并留在郓州效力。
因此,韩存保对各军都比较熟悉。
赵桓尚未出发,便派人联系了韩存保,要他继续留在郓州。
有粗大腿出现在眼前,韩存保如何能够放过?
所以赵桓进入大营时,韩存保第一时间迎了出来,并为太子解说各部情况。
因此,太子第一次听到了曲端的名字。
曲端,后世并不知名,太子之所以有印象,乃是因为吴玠之故。
靖康初年时,吴玠便在曲端麾下效力。
因为曲端为人太过孤傲,实际上又有拥兵自重的行为,在吴玠建议下,朝廷以谋逆处死了他。
实际上,曲端本事不错。
抗击金国时,其多次击败金国大将完颜娄室。
金大将撒离喝与曲端对阵时,见其军容严整,竟吓得放声大哭,被金人讥为“啼哭郎君”。
能在这里发现曲端,算是意外之喜。
当然,现在不是谈这个的时候。
赵桓领六千马军直入郓州大营,立刻敲响聚兵鼓,目的可不是为了发现一二名将的。
片刻后,又有六百余军兵快步跑来。
这部军兵刀枪不整,甲胄不齐,队列也是歪斜,但是每个人都是精神昂扬,显得很有斗志。
而且仔细看,其中许多人不是汉人容貌。
“殿下,此乃绥德军兵马钤辖李永奇,其麾下乃是乡兵番兵为主。
因为不是心腹,童贯并未给予太多援助,所以装备不整。”
顿了顿,韩存保又补充道:“本来该部有千余人,因为每战争先,折损甚多,只剩六百余。”
李永奇这个名字,真的是毫无印象。
不过,从他麾下斗志昂扬便可看出,其治军本事不错。
见赵桓心情略好,韩存保笑着说道:“殿下,这李永奇有个儿子,今年不过十一岁,却已经刷得好刀枪,寻常锐卒也不是对手,假以时日,那小子定成一员良将。”
“哦,那小子叫什么名字?”赵桓问道。
“他叫李世辅,若是末将未曾看错的话,此刻就陪在李永奇身边。”韩存保回道。
李世辅?赵桓皱眉想了一阵,突然想了起来。
绍兴年间,金人攻陷延安,李家一家全被金人抓住。
为拢络民心,又因李永奇父子名望甚好,金人授李永奇父子为官。
当时,刘豫伪齐政权攻宋,命李世辅率军出征,将行时,李永奇告诫说:“此次东行,若有机会即南归宋朝,不要因家人在敌手而改其志。”
到东京后,李世辅密派其心腹携蜡书赴临安,告以南归之事。
不久,金人废刘豫伪齐政权,南归之事无疾而终。
金兀术以李世辅治管同州,其到任后,即派心腹联络南宋朝廷。
后金将撒离喝,就是被曲端吓哭的哪个,来同州,李世辅设计擒拿,并驰马出城,至洛河,舟船误期无法渡过,金兵闻讯追来。
知晓无法带撒离喝南归,李世辅便以放回撒离喝为条件,要他不害同州百姓。
随后,李世辅派人告知并派人李永奇撤退,只是一家二百余口被金兵赶上,皆遇害。
金兵围追堵截时,李世辅不能顺利南归,只得带二十六人奔走西夏。
当时金、夏不和,李世辅生擒久为西夏之患的金将“青面夜叉”为投名状。
后因李世辅心向宋朝,党项人以铁鹞子征讨。
李世辅带所部人马拒之,手舞双刀驰入敌阵,英勇奋战,斩杀过万,缴获无算。
此战后,南归再无阻拦,李世辅顺利到达临安,并受到高宗赵构的诏见。
赵构抚劳再三后,赐其名为显忠。
因此,赵桓才没想起李永奇父子来。
后来李世辅屡次与金人对战,每战必先,屡战屡胜,功劳相当卓着。
先有曲端,后有李家父子,真是给了赵桓不小的惊喜。
正欢喜时,三千余军兵簇拥着一将急急奔来。
这部军兵甲胄鲜亮,兵器精良,看着十分耀眼。
然而行进间全无秩序,十分凌乱,各种将旗也不整齐。
“殿下,此乃那将为龙神卫都指挥使、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承宣使、鄜延路兵马总管,原童贯副帅,现大军统帅,刘延庆。”韩存保说道。
“这厮便是刘延庆?”赵桓眯着眼睛看了过去。
只见刘延庆甲衣不整,头盔歪斜,满脸惶恐地模样。
急急到了跟前,刘延庆噗通跪倒在地,拜道:“不知殿下驾到,臣有失远迎,死罪,死罪。”
态度倒是端正,只是没什么卵用。
赵桓环顾四周一圈,道:“本宫观之,此间到达军兵两万有余,尔为三军统帅,何故此时方到?”
声色俱厉,一点面子没给刘延庆留。
若说曲端李永奇是惊喜,那么刘延庆刘就是惊吓了。
当时,童贯领军北伐,刘延庆领军随行出征。
其行军无纪律,辽国降将郭药师扣马谏曰:“今大军拔队行而不设备,若敌人置伏邀击,首尾不相应,则望尘决溃矣。“
刘延庆不听,至良乡遇辽将萧干帅众来,延庆与战,败绩,遂闭垒不出。
后来刘延庆听从郭药师计策,奇袭燕京得逞,然而其后支援失期不至,燕京得而复失。
刘延庆本人留于后方,见火把绵延,不加查探便以为敌至,不敢抵挡,当即决定焚毁大营逃跑。
当时十余万大军践死者百余里,所储军实殆尽。
这样的大将,送给赵桓都不要。
好在,有了发作的借口,自然可以慢慢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