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三月上旬,蓝靛果和蓝莓差不多也可以移栽了,黄精也到了下种的时候。
梁崇照旧还是多花了点钱,请人去深山里面把果树连根挖起,再栽到庄子里。
至于黄精,原先种的那两亩梁崇舍不得挖,山里又找不到那么多可以做种的块茎,便和谢湍意的伯伯买了些种子过来。
撒种育苗后,再把苗子均匀的分开,种到地上就行。
种完黄精,甜菜差不多也可以下种了,梁崇又请了十个工人,把规划好的那片地种满了甜菜。
田间地头的野菜也开始冒出了头,吃了一整个冬天的白菜和萝卜,梁崇此刻看到这些绿油油的野菜,心中很是欢喜。
营州近山,春天野菜也比较多,小二芹、鸭巴掌、蕨菜、小根蒜、荠菜、香椿……都是可以拿来吃的。
梁崇比较喜欢吃小二芹,将猪后腿肉剁得细细的,和芹菜一起加入各种调料拌匀,拿来包饺子。
简简单单地蒸熟,既有芹菜的清香,也有荤肉的鲜甜,算是春天的第一抹味道。
至于小根蒜,可以和去年腌制的腊排骨、腊肉一起炒了吃。
蒜的辛辣味刚好能中和腊肉里面的咸味。
荠菜可以用来包包子、包窝窝头。
香椿用来炒鸡蛋、拌豆腐也是一绝。
总之,野菜这种东西,如果只是单纯用来果腹,没加什么油水佐料的话,确实不好吃。但要是搭配上一些荤腥,转变一下做法,便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自从经济相对自由之后,梁崇吃什么东西都会给平安和旺财尝尝鲜,骨头和肉也并不吝啬。
两只狗和她在家吃吃喝喝,居然胖了一些。
除了自己吃,梁崇还包了一些芹菜饺子和荠菜窝窝头,拿了小半筐香椿芽,送到黄杜仲家。
有次梁崇去看谢湍意,看他因为读书辛苦,瘦了很多,便做了一些送过去。
谢湍意的胃口本来就大,还要加上黄杜仲一家的分量,梁崇包了得有小半天,手都包酸了。
倒不用怕多了吃不完,如今气温还不算高,直接放在厨房或者用桶吊到井下,可以放两三天。
四月份的时候,和隔壁镇订的沙果树也送过来了。
虽然卖树的已经把树上面多余的枝枝叉叉修理的干干净净,连根系都剪了一些,体积变小了很多,不过四百棵树也不是个小数目。
用十几辆板车拉了好几趟才拉完。
好在卖树的人是个爽快人,送货的钱就由他自己出了,没让梁崇另行找补。
至于那一亩池塘,梁崇放了几百尾鳜鱼进去。
若是养鱼的熟手,一亩池塘放两千尾鱼也是使得的,但卖鱼的跟梁崇说,鳜鱼的养殖难度比其他的鱼类要高一些。
如果梁崇是第一次养鱼的话,建议折半,只放一千尾。
他也是好心建议,就怕梁崇买回去没几天就养死了,还来找他退货。
梁崇对这些“专家”的话,就没有不听的,而且本来就是在实验阶段,她比卖鱼的更谨慎,只敢买六百尾。
除了鳜鱼鱼苗,还放了一些其他的鱼进去。
鳜鱼处于整个池塘的最下层,上层还要再放上五十尾花鲢,用来净化水质,不然水很快就会变得非常浑浊。
另外,还放了一些便宜的饵料鱼。
苗放下去的前几天,需要特别注意,这时候的鱼最容易死,每隔四五天,便要冲一次水,或者泼洒生石灰消毒。
活计比梁崇原先想的多了一些。
大活儿都请人干完了,但零零碎碎的小活计儿,压到李漂来夫妻俩身上,也并不轻松。
便又给一家人加了三十文的工钱。
在大池塘的旁边,梁崇还另开了一个小池塘,用栅栏隔开,鸭子专门放到小池塘那边去游水。
池塘的事情处理好,整个庄子的所有事务便都干完了。
田地和山林整整齐齐,种满了作物,时不时还能听到几声狗叫和鸡鸭的声音,山泉潺潺地从山上流下来,一片欣欣向荣。
比起大户人家动不动就有良田千亩、仆人若干来说,梁崇的小庄子确实有些寒酸了,但她已经很是满意。
毕竟一口气吃不成胖子。
除了庄子里的这些,刘桂花那里还有四亩空闲的,她是个种庄稼的老手了,对这些活计都很熟悉。
梁崇只大致的交代了一下今年种什么东西,请了几个工人帮忙,便把种子交由她全权负责。
本来刘桂花今年还想再去开半亩的荒地,不过椿儿冬天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把攒下来的开荒费花了个精光,便只能不了了之。
农家人就是这样,日子总是过得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不是这里需要钱,就是那里得贴一笔。
一共种了两亩豆子、两亩水稻,虽然做营养包和菌种都需要小麦,但梁崇宁愿花钱买。
小麦卖不上价,自己的四亩地也解决不了多少,直接种上经济作物,挣的钱还更多。
而且今年梁崇想留一亩羊肚菌用来做实验,把做营养包的材料由小麦换成玉米、碾碎的玉米芯或者麦麸,看看最终的效果,看能不能再省一些成本钱。
毕竟现在玉米的卖价是三文钱一斤,而小麦还保持在五文不变,用玉米更为划算。
干完了所有的活计,也到了五月份,谢湍意也从营州城回来继续上课了。
梁崇稍微轻松了一些,便开始收拾东西上山。
五至七月份,除了野百合、黄芪、平贝母这些药材可以采摘之外,还有一味比较常见的药材,野生地黄。
长有贴地的半个巴掌大的叶子,顶上开着紫色夹着玫红的花,像一朵朵小型的喇叭,细细密密的开满了整个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