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朝廷大臣们的意见,还要看这些官员所在地区的发展情况,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至于张伟核心圈外围的其他人员,比如说南京的通判王阳,再比如说海州的知府赵康年,扬州的同知谢子欣,山阳县的县令陈家富等等加起十多个人,张伟也都有安排。
有些是张伟可以直接决定的,比如说山阳县令陈家富,南京府的通判王阳等,这在张伟的职权内就可以推荐他们升一级。
这样的情况张伟自然是直接安排,以布政司的名义推荐陈家富升任从五品的淮安府通判,推荐王阳去担任徐州知府。
苏北布政司的这些推荐在张伟的好大哥,吏部右侍郎洪涛洪大人的帮助下,都顺利安排了。
至于扬州同知谢子欣,还有海州知府赵康年等人。
这些人官职调动都得上小朝会,由吏部或其他朝廷大臣推荐,经朝臣们讨论后,才做最终的决定。
当然了,在所有政事中,目前张伟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盐城新港的建设了。
这毕竟是张伟在苏北这几年来最大的政绩。
也是张伟日后立足朝堂的最大凭借之一。
所以张伟非常关心的是,能不能在自己离职苏北之前,把一期工程建完?
张伟把对盐城新港一期工程的特别关注,转化成一封封写向杨渥的信。
在信中张伟反复向杨渥工程是否需要增加预算,是否需要安排人手帮忙等等。
在张伟的金钱支持和精神压力之下,杨渥终于定下了盐城新港一期工程完工的日期,时间就定在大顺年二月十八日。
张伟在大顺二十六年的新年过完之后,也就一直在期待着这一天尽快到来,一定要赶在这京城给他的调令之前
大顺二十七年年初,北京城的太子周诚光接到张伟的回信之后。
他仔细看了张伟在回信中给他列举的反击严夏的办法,最后选择了,伤害相对较小的方式。
太子决定用耍无赖的方式和自己的太子府詹事严夏严阁老来斗一斗。
太子下定了决心,太宁肯不要名声,不要声望,一而再,再而三地也要和严夏表现出决裂的时候。
大顺帝和严夏这才知道,严夏已经把太子得罪太深了。
于是,在双方在大顺帝的撮合下,选择了妥协的解决方式。
那就是严夏专职担任督察院左都御史和内阁阁老,
至于太子府詹事的差事,就不必再兼任了。
严夏之后,太子府詹事的人选,太子周诚光已经选好很久了,那就是自己的老师苏北布政使张伟。
大顺帝此时已经没有理由来拒绝太子调张伟进军来辅佐自己了。
特别是大顺帝现在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之前大顺帝还担心,张伟进入内阁的年纪太年轻,将来他辅政的时间过长,会不会出现新的权臣?
现在他已经顾不到几十年后的事了,只巴不得太子身边能聚集更多的心腹力量,来帮助太子稳固地。
特别是万一自己的身后事出现问题时,这些人能把太子扶上帝位。
大顺帝在大顺二十七年年初的朝会上,大顺帝再次出现晕厥之后,他已经决定让太子周诚光提前监国理政了。
在大顺二十七年二月初的御前会议上,大顺帝正式向内阁和军方重臣,以及宗室诸王等人提出了自己的身体情况,已经不适合再主导朝政了。
他决定从下个月开始,由太子周诚光监国辅政。
以王楠为首上的内阁和其他重臣见大顺帝都自己如此表态,自然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大顺帝说了,严夏严阁老担任左都御史,事务繁忙,再兼任太子府的詹事已经忙不过来了。
于是听到要给太子选一个新的詹事消息的朝臣们,很多人都眼睛放光,心中跃跃欲试,想要拿下这个前途无量职位。
但此时太子周诚光立马跳出来推荐了自己曾经的老师,苏北布政使张伟来推任此职,大顺帝也马上同意了此事。
大顺帝和太子父子两人的意见都统一了,那么这个职位就自然没有别人可以置喙的余地了。
于是很快,大顺帝给张伟安排了新职务:礼部左侍郎兼太子府詹事。
两个职位都是正二品,虽然没有入内阁,相对于张伟现在从二品的苏北布政使还是升了一级的。
并且有了这个职位做过渡,将来等太子继位,张伟顺势升任内阁阁老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除了太子府的詹事严夏,太子府的少詹事王守礼也被太子周诚光在御前会议上,给打发去了南方任职,而代之的是翰林院另外一个相对比较开明的翰林学士尹圣觉。
除此之外,太子也提议了好一些自己身边一些心腹和亲信来担任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
由于大顺帝已经决定从三月份开始让太子开始建国,所以对太子这些人事方面的建议自然也都一并采纳了。
当天的预前会议之后,王楠对着自己的内阁成员们说:\"老伙计们,咱们内阁很快就会进入一个年轻人了。”
这个年轻人自然说的就是张伟。
对此,内阁的其他成员都表现的无所谓,张伟作为太子曾经的老师,现在又担任了张师太子詹事府的詹事,大夏朝的惯例来说,他将来进入内阁是顺理成章的事。
他们也都或多或少和张伟有一定的关系和香火情。
所以也不惧怕张伟进入内阁。
只有吏郎在侍郎马民马阁老,此时有点慌。
他在大顺二十四年提拔张伟升任北部政使时,多次公然提出来反对,要不是各种巧合他的反对差点就成了。
这事在朝中几乎不是秘密,以张伟的人脉,不可能不知道。
那么等张伟到了中枢之后,马尼的日子必然不会太好过。
以现在太子对张伟的倚重程度来说,张伟进入内阁只是时间的事。
到时候张伟对马阁老出什么样的抱复都是可以理解的。
内阁阁员三三两两的散开后,马明也心事重重的回到了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