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孤城风云
一天之后,朝阳如同一轮炽热的火球,缓缓从地平线上升起。
温暖而明亮的阳光洒在那三十万大军的身上,宛如给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甲,熠熠生辉。
睚眦、杨震宇、秦沛、独孤剑和鄂王秦萧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挺拔,器宇轩昂。
他们的脸庞坚毅而自信,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们胯下的战马昂首嘶鸣,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豪情壮志。
在他们的身后,三十万大军整齐排列,阵容庞大,气势恢宏。
大军的脚步声整齐划一,如雷鸣般响彻大地,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一条黄色的巨龙在大地上奔腾。
他们虽名为“回援”燕京,但每个人心中都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更是迈向未来霸业的重要一步。
他们怀揣着梦想与信念,向着北秦皇都燕京坚定地进发,也是在向整个天下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内忧外患笼罩下的燕京城内,宛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孤岛,在狂风巨浪中苦苦挣扎。
长时间被叛军围困,城中的粮草储备已经到了极度短缺的境地,仿佛燃尽的油灯,即将陷入黑暗。
大街小巷弥漫着绝望的气息,宛如一层厚重的迷雾,让人无法挣脱。百姓们个个面黄肌瘦,身形如柴,长期的饥饿让他们的身体虚弱不堪。眼神中满是惶恐与不安,那是对未知命运的恐惧,对生存的绝望。
每一个家庭都在为下一顿饭发愁,孩子们饿得哇哇直哭,那哭声撕心裂肺,仿佛是对这残酷现实的控诉。
老人们只能无奈地叹息,他们一生经历无数风雨,却从未见过如此艰难的时刻。
这种惨状如同阴霾一般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整个燕京城都沉浸在一片死寂与悲伤之中。
秦政,作为城中的掌权者,此时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焦头烂额。
为了勉强稳定这风雨飘摇的局势,他竟如同溺水之人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般,采取了一系列严苛的高压政策。
他加大了赋税的征收,派遣官吏挨家挨户搜刮百姓本就所剩无几的口粮,只为了拼凑出能够维持军队作战的物资。
百姓们本就食不果腹,如今更是雪上加霜,许多家庭因此陷入绝境。
他还加强了城中的管制,颁布了严苛的宵禁法令,严禁百姓在夜间外出。
夜晚的燕京城,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在寂静中回响。
稍有违反宵禁者,便会被抓进大牢,遭受严刑拷打。
这些举措不仅没有稳定局势,反而如同在干柴上浇了一把火,使得原本就怨声载道的百姓更加难以忍受。
民怨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在城中暗暗涌动,随时可能爆发。
而在朝堂之上,同样是一片混乱不堪的景象。
内部的分裂如同一条无形的裂缝,正以惊人的速度逐渐将这个曾经看似稳固的统治集团撕裂开来。
一些大臣眼见城破在即,心中的忠诚早已被恐惧所吞噬。
他们在恐惧的驱使下,丧失了基本的原则和底线,暗中与城外的罗楠取得联系,偷偷互通消息,并且秘密商议着投降的事宜。
他们在朝堂上依旧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每日按时上朝,参与议事,言辞之间还表现出对秦政的忠诚不二。
可暗地里,他们却在为自己的后路精心谋划,转移财产,安排家人。他们的行为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让人防不胜防。
这种表里不一的行径,使得朝堂之上弥漫着一股诡异而压抑的气氛。其他大臣们虽有所察觉,但在这混乱的局势下,也只能敢怒不敢言,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种微妙而危险的平衡之中。
与此同时,城墙上的秦沛则按兵不动。
他率领着自己的军队,犹如一只蛰伏的猛虎,静静地潜伏在草丛之中,观察着燕京城内局势的每一丝变化。
他骑在高大的战马上,身着铠甲,威风凛凛。
眼神深邃而复杂,时而闪过一丝锐利,时而又陷入沉思。
心中正在权衡利弊,思考着自己在这场混乱局势之中应当站在何种立场。
是趁虚而入,凭借自己的三十万大军,在燕京城最虚弱的时候给予太子秦冉致命一击,从而获取最大的利益?
还是等待更佳时机,坐收渔翁之利,等到各方势力两败俱伤之时,再出手收拾残局,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果?
亦或是出手相助,帮助秦政稳住局势,换取他的信任和感激,在北秦朝堂上获得一席之地?
种种可能性在他的脑海中不断盘旋,如同乱麻一般纠结在一起。
秦沛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对整个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他必须谨慎行事,不能有丝毫差错。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燕京城外的方向,仿佛要透过那厚厚的城墙,看穿城内的一切。
他在等待一个信号,一个能够让他下定决心,做出正确抉择的信号。而燕京城内的局势,也在这紧张的氛围中,一步步走向未知的深渊……
罗楠依旧坚定不移地对燕京城施展围点打援的战术,时间就在这紧张对峙的氛围中悄然流逝了十多天。
在这漫长的十多天里,燕京城仿佛变成了一座被汪洋大海孤立的孤岛,四周被罗楠的军队围得水泄不通。
城外一片死寂,除了围城的狼牙军外丝毫不见往日那种前来勤王救驾的人马络绎不绝的热闹景象,连一个援兵的踪迹都寻觅不到。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燕京城内往外逃窜的人却日益增多,如同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起初,率先涌出城门的是那些普通的百姓们。
他们满脸写着惶恐与无奈,拖家带口地艰难从城中涌出。
这些百姓们大多背着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行囊,里面或许只是装着几件破旧的衣物和勉强够维持几日生计的干粮。
他们扶老携幼,蹒跚前行,脚步匆匆忙忙,仿佛身后有什么洪水猛兽在追赶。
孩子们紧紧拽着大人的衣角,眼中噙满了泪水,充满了对未知前路的恐惧;
老人们则被家人搀扶着,气喘吁吁,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吃力。
他们的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无助,不知道离开这座熟悉的城市后,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城中粮食短缺的消息不胫而走,物价飞涨,普通百姓根本无力购买足够的食物。
街头巷尾时常传来饥饿的孩童哭声,病弱的老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死亡的阴影开始在城中蔓延。
百姓们对秦政的统治彻底绝望,他们早就不再相信这个朝廷能够保护他们,于是纷纷选择逃离,哪怕前途未卜,也胜过在这即将崩溃的城中坐以待毙。
紧接着,下层的朝廷官员们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恐慌,开始举家出逃。他们有的坐着装饰还算华丽的马车,车内堆满了细软财物;
有的则只能徒步而行,身边跟着几个同样惊慌失措的家人。
这些官员们平日里在朝堂上或许还能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可如今面临生死危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与不安。
他们时不时回头望向城门,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担忧,生怕走得慢了就会遭遇什么不测,成为这场权力争斗的牺牲品。
下层官员们本就俸禄微薄,在这混乱的局势下,他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上头的命令朝令夕改,各级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使得政务瘫痪。他们担心燕京城一旦沦陷,自己会因为曾是秦政政权的一部分而受到牵连。
而且,他们也听闻了城外罗楠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说不定投靠过去还能谋得一线生机。
于是,在权衡利弊之后,他们纷纷加入了出逃的队伍。
随着时间无情地一天天过去,那些平日里在朝堂上不被秦政重用,甚至还时常遭受排挤打压的朝廷大员们,也再也坐不住了。
他们一家接着一家地收拾好贵重物品,带着家眷,慌慌张张地逃离了燕京城。
这些大员们往日里的威风早已荡然无存,此刻只剩下狼狈与惊恐。
他们深知,一旦燕京城破,以秦政如今的处境和脾气,必定会拿他们这些人开刀,以求发泄心中的怨恨。
这些朝廷大员们在朝中本就各怀心思,结党营私。
秦政重用他们时,他们为了争权夺利,互相倾轧。
如今大厦将倾,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全自己和家族。
他们有的暗中与罗楠方面取得联系,试图为自己寻找后路;
有的则凭借着多年积累的财富和人脉,打算远走他乡,隐姓埋名。
然而,他们的出逃并非一帆风顺,城中秩序混乱,盗贼横行,不少大员在出城途中就遭遇抢劫,财物被洗劫一空,甚至连性命都不保。
燕京城内的人口数量就这样在日复一日中急剧减少,曾经繁华热闹的京城,如今变得越来越冷清,宛如一座即将被遗弃的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