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那尊锦绣红珊瑚便被抬进了书房。
随后,岳风和仇士良也走了进去。
仇士良亲自“啪”的一声关上了门,将众人挡在了门外。
“大哥,你说那红珊瑚上面真有什么天机吗?”
“三弟啊,我倒真希望上面有天机,老爷子高兴,咱们也好过一点不是?”
“老二,玉文从哪里带回来这么个人,你怎么也不早点给他打个招呼!他嘴上说得倒是轻松,可让我心头着实捏了把汗。”
“大哥,玉文这孩子仗着老爷子喜欢,从来都是我行我素,什么时候和家里打过招呼!这次她去洛阳,我还是从老爷子口中得知的。不过这年轻人倒像是深藏不露,大哥也不必过于担心。”
“怎么?你打算把他收来当女婿?”
“大哥说笑了,他能不能过老爷子那关都不好说……”
……
屋外的人议论渐起,屋内却没有传出一点声音,这个时候,没人敢大声说话。
书房内的仇士良已围着红珊瑚又看了两圈,他的眉头也皱得越来越紧。
他还是什么东西都没能看见。
他此刻心头已经在想另外一件事,该怎么收拾眼前这个捉弄他两番的岳风!
而这个时候,岳风却悠然地拿着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张素净的白纸走了过来。
只见他一脸微笑道:“前辈请看。”
他将蜡烛放在红珊瑚左侧,白纸自然垂下,放在右侧,然后透过红珊瑚,一点微弱的光打在白纸上。
仇士良的瞳孔猛然放大,透过不规则的光点,他终于看到了一个字,一个隐约闪现的“士”字!
他的脸上终于出现了消失已久的笑容,看岳风的眼神也多了些赞许之色。
而紧接着,岳风换了一个方位,将蜡烛和白纸对调了位置。
这一次,仇士良更是兴奋不已,他大笑了起来:“哈哈哈……好!很好!果然是江山代有人才出,玉文的眼光的确不错!”
只见一个大写的“良”字打在纸上,“士良”二字正是他的大名。
冥冥天意昭然,他怎能忍住不高兴。
仇士良高兴了,岳风的心里也有了底气,他继续举着纸和蜡烛,以便仇士良看到心满意足为止!
同时,他微笑道:“这是前辈长子的一番孝心,更是上天赐给前辈的机缘!晚辈不过是帮助前辈发现罢了,如何当得起这番夸赞。”
“年轻人有功而不邀,更是难得!说吧,你想要什么?只要老夫力所能及,便遂了你的心愿。”
仇士良的话很自然,像是他天生就是扮演给予他人赏赐的角色。
这其实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可以接受仇士良的赏赐,并拿着赏赐回到洛阳,继续做他的生意,有了这层关系,他的路也会越走越顺。
至于祸及长安的甘露之变,他未必不能做个旁观者。
就算不做个旁观者,他甚至还可以求仇士良给他进入神策军的机会,到时,他或许可以更好地改变历史走向。
他不禁有些犹豫,这个诱惑实在有点大,可是最终他没有。
他决定大胆一次,他正色道:“晚辈来这里,并不是为了赏赐,而是应小娘子之邀,前来为前辈排忧解难的!如今事没有做,怎敢受赏。”
仇士良的神情又变了,他对眼前的岳风忽然有了更多地好奇。
他身处的位置着实让他有了太多的烦恼。
有些烦恼就连他自己也不知该如何应对,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就敢在他面前说帮他排忧解难!
若是以前,他只会当眼前的人是想出人头地想疯了,但有了刚才的事,他的想法已然改变!
他忽然站直了身子,一脸疑惑地看着岳风道:“哦?若是如此,老夫倒想知道岳少郎要为老夫排什么忧?解什么难?”
岳风收起了纸和蜡烛,正色道:“前辈自宪宗朝至今,勤勤恳恳,已历四朝,却难以得志!晚辈不揣冒昧,以为此乃前辈如今最心忧之事,不知是也不是?”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仇士良皱着眉头道。
数十年来,有拥立之功的宦官,几乎全都跻身“四贵”行列。
然而他作为宪宗东宫旧人,又在敬宗与当朝皇帝继位之时立下大功。
却因为与王守澄有嫌隙,却一直未能获得拔擢,现在还不过只是大盈库使。
在宫中行事,也屡屡不得意,这的确是他的一大心病。
“若晚辈说错了,那前辈大可当晚辈没有到这里来过。倘若晚辈侥幸言中,愿献上二计,助前辈更进一步,一解烦忧。”岳风正色道。
听到岳风的话,仇士良满脸皱纹的脸竟忽然焕发出了容光。
他的确压抑了太久,甚至已认了命,准备再过几年便告老还乡,不再参与朝堂的争斗。
他已五十四岁了,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
渐渐地,他已开始认命。
而现在,忽然有人说能让他得偿夙愿,他如何能不心动!
只是他早已过了冲动的年纪,他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
年轻人的计策是不是周全,是不是值得他付出、冒险!
仇士良沉思片刻,还是决定听岳风说下去,他走到身后的椅子上坐下,挥手示意道:“岳少郎请坐。”
见岳风坐下,仇士良不再说话,做好了聆听的准备。
岳风正色道:“前辈之所以难以再进一步,实则是有人打压,若前辈能冲开屏障,便如拨云见日,从此一切海阔天空。”
这句话算是说到仇士良的心坎里去了,他和王守澄向来不和,与左军中尉韦元素也没有什么交情。
若不是他在宪宗皇帝当太子时,是太子宫的亲信,这些年来也没有明着与他二人作对,此时怕早已被排挤在外去做监军了。
“这个老夫知道,可关键在于如何冲破?”
仇士良很清楚他自己的境况,他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岳风进一步道:“其实一切的关键只在一个人,那就是当今的圣上。皇帝有命,谁敢不从。”
这句话在仇士良看来,相当于废话,岳风也知道不足以打动他,他紧接着又道:“而要圣上下旨,便需要一个中间人,这个中间人,便是如今圣眷正隆的郑注。”